重庆市铜梁区太平镇团碾小学 重庆 402564
根据对国家义务教育法的文献考察,和对学校体育教育相关文献的收集,在和农村中学领导、教师、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了一下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目前体育教育面临的困难。并对农村中学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5所农村中学,共发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20份,其中有效问卷390分。本调查问卷主要为一下几大板块: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体育器材配置及使用,教师教学组织情况等。
根据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的,为正常教学活动的实施。据了解,在各类学校,初中体育课程完全开放设率为90%,中心小学开设为87%而农村小学则为15%。此差异正是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有明显的区别。大家都知道,完全中学拥有的教育资源比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农村小学要多得多,这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更是相差很大。更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在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中学有10.1%的学生,农村小学有46%的学生都还没有体会到体育课程是怎么样的,这种现象说明农村中小学对体育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任教师或缺乏场地,没有意识到学校体育教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场地与器材不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而且还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和城市本身的体育教学条件相比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垫江县偏僻乡镇,经济落后,财力不足,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少,在农村中学的设施和设备的投资更少,使该县农村体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农村学校体育设备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数量短缺,品种简单单一;其次是质量差,保管与维护措施不到位,有效使用期短。根据调查,这些学校都不是标准的田径运动场,体育器材:篮球,乒乓球,垒球,但数量有限,这五所小学的体育课,一般能满足15名学生一副乒乓球拍,20学生一个篮球,垒球只有2~3个,而且只有当参加县运动会时才会拿出给学生训练用。对于其他教学设备如:实心球,单杠,双杠,铅球很少使用,这几中小学只有单杠和双杠,其余两样根本就没有。
体育经费是各个学校体育发展的最基本保障,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活动。据调查,近三年几乎所有的贫困县中学生人均体育经费花到设备上的低于1元,主要花费是用于学校运动会。经费的来源渠道很单一,几乎全部依靠政府资金来维持。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形状了解,“温饱”虽然大多数已基本解决,但当地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几乎无法提高学校体育经费,和改善薄弱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在我调查的这五所农村中学中,上体育课时,基本上每位教师都是做一些简单的徒手操,或者是一些体能练习,根据我调查期间的观察,一共有一名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用的垫子,根据我的调查在体育器材方面的使用率基本为5%。
体育课运动锻炼项目如跑,跳,扔,在小学就已经有了。然而,仰卧起坐,50米,跳绳,锻炼身体素质的项目基本上没有进行,但是根据这几所学校的调查,最重要体育课程是:第八套广播体操学习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徒手操,其他的时间一般是自由活动。
我们都知道,体育课学习运动技能和体育与健康科学知识的课程,它和其他科是相同的,每课都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但是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基本上不重视体育教育内容,教师自己随便安排体育课,许多教师都是让学生自由活动,真正上好的体育课,是不存在的。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是主体,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不仅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而且也是体育课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从他们对体育教育的喜欢,体育课的收获和不喜欢三个原因来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课,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设备,教学内容单一,重复,枯燥,老师态度不好,不喜欢风吹日晒,身体不好等原因。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和锻炼习惯往往是终身体育的第一动机。这就要求教师了解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的意义。然而,在农村地区的中学,从领导到教师甚至再到学生,都没有终身体育观念,甚至有些老师连终身体育的概念是什么都不知道。因此,注重体育教师明确终身体育目标的培养,培养教师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总之,一个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上来,而学生的发展型成长水平靠教师专业化程度和学生自我追求双方面来完成。通过大学生长期循环支教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保证农村教师专业化和农村校园文化生活专业化,促进农村学生专业化的自我追求。我相信我所调查的这几个学校通过以上的这些策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1]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卢文云.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1604-1606
[3]许政红,黄美.对发展我国农村体育问题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6.2:210—211
[4]钟赋春.影响农村乡镇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207—209
[5]钟赋春.影响农村乡镇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6.40(10):111-114
[6]庞兰霞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探索[J].山东电大学报,2006:3—5
[7]肖梅.发挥体育优势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于向,马跃琪.我国农村初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9 期
[9]申向军.四川省农村中学体育师资与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10]丽红.扬州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以及对策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
[11]吴义.湖南省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研,2006.4:86-88.
[12]张有平.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技,2006.6:71-75.
[13]俞小青.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J].姜堰市梁徐中学,2007.05:1—2
[14]吴昊,曲宗湖.我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8:1 ——2
[15]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