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土关垭镇小学 442717
摘要:一校带多点“专递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互联网科技,由镇中心小学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主课堂老师执教,镇上汤湾、姚河、龙河三个教学点同上一堂课的方式开展教学。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解决农村教学点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偏老龄化,导致一些短缺学科开不齐、开不全的问题。让农村教学点的孩子也能像镇上的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字:一校带多点 “专递课堂” 共享优质资源 教育均衡发展
2018年9月,我校教育模式迎来了一次历史性变革。在我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和镇中心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正式启动一校带多点“专递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互联网科技,由镇中心小学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主课堂老师执教,镇上汤湾、姚河、龙河三个教学点同上一堂课的方式开展教学。
一、“专递课堂”的实施成效。
1、解决了教学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节约了教育成本。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点老师退休数量的增多,教学点出现了严重的师资不足问题。虽然教育部门每年都在招录新上岗的教师,但是因为教学点学校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很多年轻的老师都选择了离开。聘请临时代课老师,从一方面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他们大多缺乏从教经验,工资也都是从各个学校的办公经费中支出,这对于经费本来就很紧张的教学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教师数量的严重短缺,导致教学点很多课程开不齐,开不全,尤其是像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英语等小科目。
2、促进了教学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教学点的孩子多数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里,他们和外界事物交流的机会很少。而学校的老师又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教师,他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比较陈旧落后,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孩子们在美育方面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一些学科中核心素养都有待提高,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专递课堂”的开展,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镇小的主课堂配备的都是一些教学经验相对丰富,教学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年轻老师。教学点的孩子们坐在自己的教室里,也能听镇小学的老师们给他们上音乐课、美术课、英语课、生命安全教育课等。和以往相比,孩子们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3、提升了主课堂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专业成长。
镇小学每位参与“专递课堂”教学的老师,每周都有1—2节的课程。“专递课堂”教室配备有专门的录像设备,每一堂课都会在智慧云平台进行网络直播。为了能上好每一节专递课,老师们在课前都会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课后通过校园智慧云平台的录播系统,观看课堂实录的录像,并认真总结反思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4、加强了镇中心小学和村小教学点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个学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只有不断的相互学习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前镇上的四所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很少在一起沟通交流。“专递课堂”的开展,不仅连通了四个学校的孩子们,也增加了四个学校的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课前,主课堂教师会将教案和课件发到QQ群里,教学点助教可以针对主讲教师的内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意见,主讲老师进行修改。包括课前的准备工作,也需要主讲教师提前在QQ群里通知,由助教老师提前通知学生准备。课后由主讲教师布置作业,助教老师督促学生完成并进行批改和辅导。助教老师在本班教室辅助教学的同时,和学生一样也在听主讲教师讲课,无形中也在参与学习。
二、“专递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设备局限性不利于“专递课堂”的开展。“专递课堂”能否正常开展,设备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是设备毕竟是机器,有时难免会受到断电、断网、网络不通畅、网速慢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课堂和教学点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这个地方“专递课堂”无法正常开展。
课堂上,由于网络传输速度滞后的原因,导致声音的接收出现迟缓;由于受信号干扰的影响,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刺耳的杂音;受场地及录像设备的限制,一些学生的展示活动无法很全面的给教学点的孩子们呈现。
2、主讲教师和教学点辅助教师交流不够深入。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平时主要通过QQ的方式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如课前准备情况、课堂上画面及声音清晰情况、课后作业的布置、辅导、完成情况。平时虽然有见面交流的机会,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只进行了简单的问题交流,很多都只是停留于表面。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集体备课、如何让教学点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这些问题研究的很少。几乎所有的课程,从备课、撰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到讲课都是由主讲教师一个人来完成。
3、镇小学主讲教师和教学点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效率不高。由于主讲教师对教学点学生不熟悉,很多学生的姓名不太了解,主讲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主课堂的本班学生,原因是对他们更为熟悉些。教学点的孩子不习惯主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他们看到的老师只是在电脑屏幕上出现,没有和学生近距离接触,在学生心目中存在感不够。加上他们胆子比较小,所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不敢回答、不会回答或者回答时声音特别小。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主讲老师不愿意和教学点学生进行互动,或者互动时只是提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长时间这样,教学点学生成了电视机前面的“观看者”,“专递课堂”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课堂管理亟需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教师大多是一些年轻的教师,他们在组织教学、控制好课堂纪律以及驾驭课堂能力方面缺少经验。如何掌控好课堂也是一门艺术。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小动作,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指令去完成课堂任务,还有一些教学点的学生在助教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出现大声喧哗、打闹、下位的情况。这些都需要主讲讲师及时关注,而不是只顾自己主课堂的纪律或者只顾自己讲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教学点学生置若罔闻。课堂管理不到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主课堂的课堂效果。
5、主讲教师不能兼顾教学点学生课后辅导,导致教学点学生考试科目成绩与镇小学生成绩产生一定的差距。“专递课堂”开设的科目除了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生命安全等非考试科目以外,还有英语,科学等考试科目。镇小主讲教师平时在完成正常教学后,还会在课后对镇小学生进行检查背诵,作业讲练等系统而且有针对性的辅导。但是因为地域性差距,无法兼顾教学点学生的课后辅导。教学点老师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加之很多都是年龄大的老教师,对英语这样的学科没办法进行专门辅导,所以导致每次期末教育教学质量检测统考的成绩都会和镇小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差距。比如:上学期个别教学点的英语成绩比镇小英语成绩平均分低了4.3分,而三年级科学成绩平均分比镇小学低了8.7分。
三、关于“专递课堂”的一些建议。
1、善于借鉴,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让课堂更规范更有序。
“专递课堂”是一种新鲜事物,需要一段时间慢慢的尝试和摸索。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已经开展“专递课堂”,经验丰富的学校借鉴学习,制定一套结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制度体系,从而让“专递课堂”更加规范更加有序。
2、定期组织主讲教师针对各种问题进行业务培训。
我们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主讲教师,针对他们在“专递课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例如:如何使用设备(视频展台、镜头的切换、不同遥控器的使用等),如何与教学点学生进行互动,信息技术的使用(视频的处理、课件的制作、软件的使用等),怎样在智慧云平台上传资源、集体备课、评课议课,如何管理好课堂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
3、主讲教师自身要善于学习。
主讲教师在参加培训之余,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及时向他们请教。或者上网查找资源解决问题。使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4、主讲教师与辅助教师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交流。
课下遇到问题要多交流多沟通,积极参与网上集体备课;课堂上辅助教师配合主讲教师,管理好本班课堂的纪律,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要及时地提醒学生;遇到课堂处于等待空置的状态,可以灵活利用等待时间让班级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节奏自然流畅。
“专递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两年以来,从开始的一无所措到现在的日渐成熟,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也离不开参与“专递课堂”所有老师的辛勤付出,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艰辛的滋味深有体会。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不断的努力,坚持我们的初心不改,不负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就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在“专递课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