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 吴志敏
[导读] 在当前环境下,由于地域、环境、教育水平、兴趣发展、意志等因素的差异
        吴志敏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毓英中学                                      
        摘要:在当前环境下,由于地域、环境、教育水平、兴趣发展、意志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种状态也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的影响。“差异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状态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学习到知识,这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本文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所得出的一些思考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差异教学;具体措施
        信息技术课堂上需要面对很多差异性的问题,教学方式没有固定模式,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如何顺利为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成为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差异教学法由此而生。
        一、“差异教学”的概念
        “差异教学”是教师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采取的量身定制的教学手段。它旨在克服差异性带来的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困难的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其本质是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当今的素质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立性,比以往更加注重教师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承认差异、面对差异、拥抱差异,在差异中与学生携手进步,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指明灯。如何使处在学习困境的学生摆脱困境,怎样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是教育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差异化的表现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非传统学科,在教学模式上并没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很多中小学也是近些年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基础掌握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面对这一科目的学习态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
        由于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差异,有些同学对于电脑知之甚少,甚至家里没有电脑,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信息,这一方面基本上是零基础;有些同学对于电脑的了解比较浅显,只限于对打游戏等一些娱乐功能的应用,其余操作系统并不熟知;再有一些同学则是对于这一方面比较有见解,自行学习过相关知识,可以建网站,写一些简单的代码,甚至在某一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且未来志向也在于此。这些学生的基本功不一致,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所面对的学习困难也是不同的。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学生是不同的独立个体,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偏向取舍都有所不同,这与学生的基本功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有问不完的问题和源源不断的新想法,所思考的内容知识面广并且具有一定深度,或者偏向于图形设计动画制作,或者偏向于代码运算网站建设。有的学生则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兴致缺缺,但有一定基础或因学习能力较强,所以在成绩上多数时候可以达到课程标准,但不够稳定。还有一类学生则是基础较差,学习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有较大难度,课程目标很难达到,成绩不够理想。
        (三)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差异。有的学生十分认真,会认真对待笔记,在课下也愿意与教师进行更多的探讨;有的学生则是敷衍了事,不愿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课下内容完成不及时,态度不够积极。

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都有较大差异,这也就进一步对教师的差异教学提出了需求。
        三、“差异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解决学生基本功差异的问题
        面对学生基本功不同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划好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中采取不同内容的干预和引导。这并不是给学生固定标签,而是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制定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合适、实用的帮助。对于平时无法或只有较少机会接触到电脑的学生,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布置作业时尽量考虑作业的难度,不要过高,比如有些同学,打字练习的完成都很吃力,完成其他难度更大的题目时就更加困难,这时就要适当的降低难度。进行课下辅导的时候,也要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不同,进行鼓励和夸奖,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差异的问题
        面对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开展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进行编排电子小报的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进行电子小报的制作,学生们要共同完成设计、制作等流程,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公开展示,由同学们评出最优秀的作品。小报的主题可以由学生自行拟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寻找他们喜欢的素材,进行排版设计,最后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这样使每一位成员都各司其职,对于喜爱的话题也会兴趣更加浓厚,从而完成度更高,获取知识的过程也会更加轻松快乐。寓教于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方式途径。也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解决学生学习态度差异的问题
        面对不同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差异,要更加注重课堂设计,进行任务驱动教学,这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在真实的情景中利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自主探索和学习,从而解决问题。
        比如在网络安全与道德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知识,如今网上信息繁杂,网络安全与道德更是大热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这种兴致对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是很大的助力;之后,便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初步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发表看法,大家进行讨论过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与更深一步的讲解。教师不能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探索,一步步进行引导与归纳,逐步精简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的内容,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差异无可避免,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教师无法要求不同学生拥有相同的爱好偏向。因此教师需要去做的,就是针对这种差异性,制定更为完善的教学方案,通过差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在教学中与学生携手共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真正学到可以使用的技能和知识,让这些知识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沈明亮.小学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考[J].考试与评价,2020(06):123.
        [2]孙宏坤.初中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11):123.
        [3]胡淮刚.初中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新智慧,2018(32):20.
        [4]邢越. 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差异教学实践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