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颖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第一幼儿园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拆迁工程使得原先的自然村进入政府规划的安置区。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民安置区的子女教育问题,尤其是幼小衔接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教育重要性认知的基础上,剖析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的问题,并且尝试性地探索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教育的对策,旨在完善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为孩子在幼儿园到入小学这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中减少甚至消除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关键词】:幼小衔接、农民安置区、对策
引言
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探索适用于农民安置区的幼小衔接课程提供路径
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的研究为探究适宜的课程提供路径。针对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的实际情况,构建家、校、园、社区四方联合教研的模式,落实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方法与评价,能为农民安置区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提供研究路径,并且通过课程促进家长和教师、幼小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完善幼小衔接实践的作用。
每学年都会通过家长、教师、设置一系列适用于农民安置区幼儿园幼小衔接的课程活动。用“社工+家长+幼儿园、小学教师”的合作模式”开展一系列的幼小衔接课程活动。在社会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下让我们得到更多的资源开展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我们通过问卷派发与填写,对大班级孩子家长进行调查,并对个别家长进行深度访谈,形成了调查数据,同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数据,针对幼儿的整体情况和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幼儿园积极与小学老师交流经验,共同商讨课程内容,充分利用社工+幼儿园、小学教师+家长的跨专业合作团队,编出《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活动教案集》,让幼儿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二、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的问题
安置区里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孩子的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幼小衔接的教育问题。虽然大部分家长都有提前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的意识,但大都片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衔接,而忽略习惯养成、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衔接。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入学准备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样的意识偏差,大大阻碍着孩子幼小衔接能力的提升。
(一)家长与幼儿园有效互动少
在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家长与幼儿园有效互动少的问题。通过调查显示,安置区里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孩子的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幼小衔接的教育问题。虽然大部分家长都有提前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的意识,但大都片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衔接,而忽略习惯养成、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衔接。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入学准备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样的意识偏差,大大阻碍着孩子幼小衔接能力的提升。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幼小衔接课程路径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有功利化倾向
目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明显的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尤其是在农民安置区内的幼小衔接教育更为明显。一方面,功利化倾向的幼小衔接集中体现为读写算教学内容的过度化,特别是农民更希望子女认识更多的字和会计算。另一方面,功利化倾向的幼小衔接还体现在教育形式上。小学化的教育形式很容易导致儿童厌学现象的出现。
(三)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
目前,在农民安置区内存在家长对子女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的问题。一方面,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阶段的连续性认知不足,集中表现为幼小衔接阶段被部分家长视为“两层皮”的教育现象。另一方面,家长尚未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目标、内容和形式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三、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的对策
(一)设置使用于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的课程
设置一系列适用于农民安置区幼儿园使用的幼小衔接课程,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把“幼小衔接”活动内容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除了把一系列的“衔接”主题教学内容以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安排在学习活动中之外,我们结合了生活活动、体育活动、自主游戏活动让幼儿得到更多的有效“衔接”。
1.生活活动—幼儿的生活活动实行全自主操作,尤其是大班幼儿在生活活动时间内几乎没有老师的介入,让幼儿按需完成如厕、喝水、更衣等生活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2.体育活动—除了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外,实行全园混龄体育游戏活动,增加不同年龄幼儿相处的机会,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拥有更多朋辈融入的体验。
3.自主活动—在开展区域自主活动时,实行同级混班、混龄使用大区域的做法,让幼儿学习遵守本班外各个环境区域的游戏规则,增强幼儿在自主游戏时的规则意识同时也强化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构家、校、园、社区四方联合教研的模式
在“幼小衔接”教研模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困惑。与社工合作,共同探讨问卷内容并让大班级家长完成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主题的家长会、讲座、亲子游戏等活动,让家园教育达到一致性。如:开展“聚焦幼小衔接关注孩子成长”、“幼小衔接不惊慌”等专题公益讲座,每场讲座中都有近200名家长、老师参与,共同聆听教授的经验分享,让家长、老师同步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让家长体会到幼小衔接不仅靠园方,还需要自己的密切配合,帮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三)与家长进行有效互动
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发展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民安置区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幼儿园,应承担起与家长沟通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拓展与家长进行有效互动的途径。一是幼小衔接的教育机构应充分地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为家长拓宽家校互动的途径;二是教师可以主动接触幼儿家庭,如家访,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丰富与家长互动的内容。此外,结合主题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的开展,向家长反映各种衔接情况的同时也让家长体验衔接的不同形式,也希望能够让家长进一步明确自身在幼儿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积极与教师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针对农民安置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问题,相关教育机构应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应侧重教师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层面的提升。一是教师应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的根本目的,以有效避免幼小衔接教育中出现功利化和智育化的倾向,为幼儿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二是调整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使得幼小衔接教育发挥出应然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农民安置区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和措施,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秀金.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J].赤子(中旬),2013(11):38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3]李娜.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N].西部法制报,2014-03-29.
[4]章彩虹.无痕衔接终身受益——浅谈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