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月芬
海宁市斜桥中学 314403
内容摘要:有效的课堂设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更是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得以落实的基石。本文探讨了新课标下如何在不同的阅读阶段优化阅读教学中的设问,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思维方向,拓展思维广度,增加思维深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英语阅读中得到培养。
关键词: 提问设计 思维品质
一、课堂设问的重要性
课堂设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提出“设问巧妙就能教好书。”设问能让教师更好地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向并适当加以调整;能让学生一步一步层层地思考下去,促进思维的养成。《新课程标准解读》中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英语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去把握语言,理解内容,达到语言运用和交际目的。201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Reading)内容是各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涉及的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得体、明确指向的设问不但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和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他们层层深入思考,而且能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课堂设问的技巧
阅读教学问题设计需要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提取文本事实信息,逐步提升到聚焦培养学生基于事实表达个人观点,使学生在深度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富有逻辑的表达。有效的设问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表象到深层,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理论。问题设计主要贯穿于教学的三个阶段。即:Pre-reading(读前提问),指导学生阅读标题,插图和关键词等,初步抓取阅读内容和文化背景,对所学内容进行预测,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达到预热状态。While-reading(读中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内容,获取详细信息,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理解,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明确作者是怎样建构文本,表达思想的。对文本具体内容的阅读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After-reading(读后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后的语言输出,实现语言交际化,拓宽和加深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阅读过程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一)阅读前的设问。读前设问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吸引性,借助设问置疑的外在诱导,能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为求索新知而产生阅读动机,以至进入良好的读前预热状态。教师必须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指引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解决问题的途径,带领学生逐步学会怎样阅读。
1.根据插图设问。插图是教材内有机组成的一部分,但比文本更形象、直观。合理有效利用插图资源是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联系以往知识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预测和想象,启发式的设问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推断性思维。如九M1U2该文背景图就是文章的重点---The Grand Canyon。从不是很清晰背景图开始设问:Guess what it is?以此图开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接着引出本课主题:So today,we’ll talk about a natural wonder called…(the Grand Canyon学生回答) Let’s see whether it is a wonder or not.通过引导、思考、 参与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欲望被激活,能快速进入课文阅读。
2.根据标题设问。标题,也称课题(title),准确表达了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和观点。读者通过标题阅读瞬间了解文章的主题与观点。以标题设问能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重点,抓住文章中心。例如:八上M3U2 Training hard 设问1.Why were they training hard?2.How do they train hard? 学生在寻求问题的基础上开始阅读,当问题解决时,文章的阅读也圆满。
3.根据整体设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这类设问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思考价值,能引发争议,必须在阅读全文后才能回答,甚至有必要多次充分阅读才能找到准确的答案或根本没有标准答案。这类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指向性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有所感知,有所领悟。如:Alice’s Adventures in the wonderland在介绍了wonderland意味着 strange,wonderful之后提问:What would happen to Alice in the wonderland?学生在此基础上猜测,并迫不及待地进入阅读去检验自己的猜测,促使学生主动进入阅读状态,培养主动思维品质。
(二)阅读中的设问。借助探索性的设问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处。设问要多角度、多层次,把握好问题的尺度。以H.Douglas Brown的理论原型为基础,可以尝试七类不同问题的设计方式:细节复述型问题、细节理解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推断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应用型问题。以避免教学中问题设计单一。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读中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从而将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
1.Read in the line。
以时间发展为线索的人物故事、以空间为线索的游记文章,可以设问:Can you find out some key words in the passage and match the pictures(Three Bears)or draw the trip(Around town)?这样的问题具有概括性,让学生把教材的内容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找到明确的线索,即所谓的把书读薄。描述性的内容可以采用细节型问题,如谈论the Grand Canyon 时可问How deep\wide\long?当学生得到答案后再进一步询问作者除了用数据描述外还采用了什么方法。启发学生进一步细读得出---举例,If you put the two tallest buildings in the world on top of each other at the bottom of the canyon,they still would not reach the top.这有助于学生对该句的理解。还有的学生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跟大峡谷有关的形容词:wonerful,huge,great等。学生从中能感知到了如何用语言多维度有效、生动地去描述事物。
2.Read between the line。这往往涉及分析型问题和推断型问题,还是以大峡谷为例:Which direction was the writer facing while he was looking over yhe Grand Canyon?学生由“the sun rose behind me”推断。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新词 “rise”在此的含义。There was nothing to see,but I knew it was there.可以问学生 “What can you get from this sentence?”引出“Why is it called the Grand(great, wonderful,famous etc.) Canyon .” “Can you give me more similar sentences?” 条分缕析,把书读厚,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理解的进一步深入与拓展,体会字里行间要传递的精神。
(三)阅读后的设问。
1.有关逻辑性的设问。好的读后设问,能真正实现从理解到交际。设问要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即Read beyond the line。因此设置一些综合型、推断型或评价型问题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把握,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如:Where does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come from? What is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让学生推断并阐明理由。 Why did the writer remain by the canyon for about half an hour? 拓展延伸阶段,设计开放式运用型问题“If you were the writer ,how will you introduce the canyon”这类问题具有转换性,换个角度分析,改变条件进行分析,但要求学生有理有据,符合逻辑。
2.有关创新性的设问。课后增加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语言的输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例如:九上M9U2《Will books be replaced by the Internet?》的教学设计中,在学生的After-reading中,设问Will books be replaced by the Internet?全班分成正反两个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给出足够的理由。这样的PK形式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能积极参与,思维碰撞。再如《My “perfect holiday”》设问If you were the writer, how will you write about your perfect holiday ?学生展示问题时,融入了他们的思考。I relax on the Venus and enjoy the view of the earth. 这样的问题因无固定答案可循,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自然激发了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置身于想象的空间,他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得到培养。
3.有关批判性的设问。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使用英语课堂这个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带有教育性的开放性问题。如:《My hero-Dr. Norman Bethune》在阅读文章之后,设计: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学生们积极思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踊跃回答?He is always willing to help others that made him so popular in his class。What other things can make him more popular? What kind of people are real hero?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出正确的评价,挖掘其思想性,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活用、思想认识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
三、结束语??
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设问求索以促进学生思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寻求规律,并落实于实践。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层次的安排,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数,做出科学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Nunan, D(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New York: Prentice Hall
【2】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版
【3】 张献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年6期
【4】 许玲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艺术化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5期
【5】外研版各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