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梁
(阜阳市第二中学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方法,将初中涵盖的化学知识点囊括进微课视频,同时需要注重分类使用,帮助教师能够更好地讲解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并且,可以将初中化学实验囊括进微课视频,这会便于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从而有利于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课;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引言:目前,当学生升入高中后,往往会在高一阶段不太适应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易于脱节、落后,这会对学习成绩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展开初高中的衔接教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可以运用微课囊括需要的化学知识,从而有利于展开衔接教学。
1.微课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重要性
1.1能够便于进行教学
众所周知,微课具有较为便捷的携带性,如果教师能够将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浓缩进微课视频,这会便于随时在课堂中展示,如果教师能够将初高中化学的知识点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对比,这会便于展开衔接教学,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2能够容纳较多的化学知识
在通常情况下,微课视频的时长在5到10分钟左右,但是往往容纳的内容较多,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可以将需要的教学知识点统统放入微课视频,这就能够较好地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并且,在衔接教学中,往往会不断地加入初中化学知识,这就能够通过微课视频实现,从而有助于展开衔接教学。
2.微课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2.1注重分类使用,做好衔接教学
从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来看,大部分内容都与高一的化学教材内容相近,如九年级上册中关于碳的氧化物的篇章中,讲述的内容可以加入高一第二册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导入内容,这会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分类使用微课视频,按需找寻适当的知识衔接点,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篇章时,从该章节包含的小节内容来看,分别会讲述钠、铝、铁等金属的化学性质,而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在“金属和金属材料”中已经讲述过镁、铝、铁、铜、金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就与高中化学教材的教学内容相近,所以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方式,将初中化学教材中“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点囊括在微课视频中,用于展开在课堂上展开衔接教学。
如可以将镁、铝、铁、铜、金等金属与氧气的化学反应现象、方程式制作成微课视频,如当铝与氧气接触后,表面会渐生暗黑色的氧化膜,化学公式为“”,当铁与氧气接触后,不会直接发生化学反应,需要在被点燃的情况下产生黑色固体,化学公式为“”,将这些化学知识可以制作成预习微课视频,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前,发送给每名学生,让其在课外时间中提前阅读,进而可以衔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再如,在教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篇章中,其中包含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而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碳和碳的氧化物”篇章中,在制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会涉及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这就与高中化学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可以将初中教材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囊括进微课视频,进而展开衔接教学。如可以展示石灰石和稀盐酸的方程式,即“”,以及灼热后的碳的方程式,即“”。同时,在视频中,可以对化学方程式的实验现象进行简要的阐述,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总结:从以上过程来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从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取可用的化学知识,将其带入课堂中,或者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这就有利于展开课堂教学。
2.2用作实验教学的引导素材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部分,让学生能够通过制作化学实验,了解、掌握化学知识,不过在展开每项化学实验之前,需要教师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为后续的化学实验教学做好准备。那么,可以将初中化学实验的结论、现象作为高中化学实验的导入部分,既能够复习旧知识,又能够联系新内容,同时可以将初中化学实验加入微课视频,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比如,在教学《氨 硝酸 硫酸》时,从该部分内容来看,主要讲解硫酸、硝酸、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而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中,涉及对酸性溶液的化学性质的讲述,可以将其引入课堂,作为展开检验硝酸、硫酸化学实验的导入内容。如可以将紫色石蕊试液和稀盐酸、白醋等物质的实验过程展现在微课视频中,让学生观看加入酸性溶液后,紫色石蕊试液发生的颜色变化,同时展示用pH试纸检测酸碱性的方法,这就可以为制作稀盐酸与活泼金属的化学实验做好准备。
总结:从以上过程来看,微课视频可以作为展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工具,将存有联系的初中化学实验带入课堂,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这就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能够应用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方方面面,对衔接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帮助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使用微课视频,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美玲,蓝芝霖.微课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广西教育,2015(46):40-41.
[2]宮丽红,刘凤华,王殿荣,于凯.基于微课教学平台的中高等化学知识衔接教学[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9(05):63-64.
[3]王丽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6):91-92.
作者简介:王栋梁 1983.08 男 汉 安徽界首市人 大学本科毕业 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236000单位:阜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