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创新下的小学美育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王猛
[导读] 文化传承创新下的小学美育教学改革能够从很高的层面上唤起小学教师对美育的重视,增强教师对美育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使他们以一种 平和、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美育教学。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小学校园文化融合的现状、及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下的小学美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且以锦门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例,深入分析小学美育教学改革。

王猛    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文化传承创新下的小学美育教学改革能够从很高的层面上唤起小学教师对美育的重视,增强教师对美育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使他们以一种 平和、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美育教学。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小学校园文化融合的现状、及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下的小学美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且以锦门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例,深入分析小学美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学美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87-01

        一、小学美育教学现状
        美育是指教师运用美学理论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品味,同时锻炼孩子们发现美、传播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除了离不开德育,美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小学美育发展较快,但很多偏远的地区,依然对美育教学不够重视,很多学校的美育教学活动、教学观、教学内容都比较陈旧,教学方法与模式单一、教师队伍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凸显。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高效美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小学校园文化的融合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凝练出蕴涵着极深的民族意蕴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六艺”之说,包含“礼、乐、射、御、书、数”六项内容,锦门小学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并结合天府文化创新出“锦式文化”这一锦门独特的文化,其中“锦式礼”就是一这一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成都作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孕育出以“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为特质的并且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锦式文化中又有一句对老师的金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此锦小美育教师围绕着以下几点内容进行了教学改革。
        (一)教师的美育教学观
        学校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我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其中的美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锦小教师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探究能力,更加着重的看重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
        (二)科学的美育教学目标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下,结合锦门小学特色的锦式文化。学校倡导美育教师要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下,培养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锦门娃为目标,以小学音美心课堂为依据,制定了科学的教学目标。
        (三)提升美育教师教学能力,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美育教师是学校美育的执行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的质量决定了美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环境下,要求四川美育教师要有一定的美育教学素养。例如:要对我国传统文化及巴蜀地区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并且要掌握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思考和见解。这就要求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队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活动,增加美育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锦门小学不仅如此,还定期举办美育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探索、深入拓展、建构出符合新时代小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美育教学体系。



        三、美育教学处处现
        (一)课堂中的美育体现
        1. 寻找教材中的美
        在我校,教师带领孩子寻找语文教材中美的元素,涉及古今中外,天地人事物等,艺术形象更加丰富多彩,意境更加深刻,语句更加生动,表达的情感更加感人。这些都是美育的优秀内容和形式。通过学习这些优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课堂上的语文教师运用课文中美的元素,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美,人物美,意境美,丰富学生美的感受,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2. 让美贯穿教学过程
        美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在锦门小学的课堂中,老师不仅仅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且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去丰富自己的想象,使学生接受教材教学的内容同时能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一个境界。比如在美术课堂中,学生们怀着审美的喜悦学习新课的内容,在自己创作时,让思维在充满美感的环境中畅游,使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展开想象,此时创造力也能较好的得到开发。
        3. 让语言凝练美
        教学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最重要的工具。著名教师韦志成曾说:“归纳起来语言主要有四美,音美、意美、形美、情美。”音美说明教师在授课时要讲普通话,声调语气优美;意美的目的是准确,简洁,生动,有趣;形式和形式的美追求装饰和多样性的美;情感的最后一种美,顾名思义,是针对教师高尚的情操和品德的美。语言是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教师的思维是否合乎逻辑,情感是否丰富,知识是否广泛,对教科书的理解是否深刻等等。一旦老师的语言缺乏美感,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感到无聊。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语言应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应该做到“四美”。
        (二)学生综合评价的美育体现
        为了锦门娃的茁壮成长,学校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研发出综合评价系统——成长护照。从前期的研发、到徽章护照的设计、后期的运用,处处都有美育的体现。护照分为五育徽章,其中乐美章就是学生接受了美育教学后的素质体现。五育并举推选出班级周明星、月明星和学校级别的学期明星、年明星,月明星可以挂月明星牌一个月,并且可以和老师合照或者和共同进餐;学期明星可以选择与校长一同进餐或其他的奖励;年明星共10位,可以讲自己的照片挂在学校大门,这是一份荣誉,也是激励孩子们的一种方法。
        (三)美育走出课外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然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美育教学的实效性,锦门小学围绕着校园主题书香校园、故事校园、探索校园、运动校园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并且校内定期举办一些比赛如朗诵比赛、合唱比赛、绘画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知晓美在何处、如何创造美、如何传播美。
        四、总结
        现代化教学实践中,小学课堂课外处处都融合了美育教学活动,它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产物。当然美育教学还要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对其有所创新,交融。经过这样的美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审美水平得以提升,文化内涵得以丰富,个人人格得以完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飞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孔阳. 谈谈审美教育[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2]左键. 美育研究的现状和拓展[J].广东,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