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探讨 杨宁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杨宁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思维是可以培养的,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高中生进行思维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让学生未来的发展之路更加平坦。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杨宁   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  河北  邯郸  056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思维是可以培养的,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高中生进行思维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让学生未来的发展之路更加平坦。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88-01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明确提出了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在此背景下,如何在高中语文学习教学活动中,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成为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思维特点
        首先,具有广泛性。高中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内容非常广泛。所以,无论是搞研究还是实施教学,都应尽量把相关的内容覆盖到各个领域,这样可以有效保证高中语文学科丰富的思维,并且不断优化发展目标,从而借助于语文教学广泛性的特点得到其他学科领域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真正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作用。其次,具有交流性。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思维意识更加灵活,为创新型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思维的交流会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信息进行交换,激发思维多元化,让学生的思维向着系统化、多维化的方向发展。最后,具有渗透性。高中语文思维的训练不只是逻辑推理,思维形式的渗透性是语文思维的重要表现。其指得是将情感的熏陶感染渗透进读写的实践当中,逐渐影响着学生,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二、高中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平等交流,鼓励学生质疑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对话”,即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并表达个人感悟,在交流和互动中深化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不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交流、相互理解、沟通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对话教学方式,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并大胆发言,进而逐步强化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真正凸显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
        (二)传承文化,提升学生思维的民族性和深刻性
        开阔境界,增强文化理解。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本国文化,还要积极增强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华文化,要带领学生去探索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为学生推荐各种外国的名人传记,或者是相关视频资料,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具有优秀文化价值的资源,引导学生走向健康之路。在比较学习中,理解中华文化;在对比与思考中,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并逐步形成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华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强化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挖掘文本中隐藏的能够引发学生想象的“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提炼关键词,紧抓文本主旨与中心思想,突显重点教学内容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自编班级周报、社会调查、图书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创性思维能力。
        (四)比较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回顾和比较,那么学生必然会经过明确概念、精准判断、正确推理、得出结论四个环节,这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用法、句式用法、人物描写的比较,以及文章谋篇结构、文章题材等内容的比较。对于人物形象比较而言,不同的作家,由于同属于一个流派,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手法极其相似。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写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很相似,并且还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五)设计系列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不同的思维品质有不同的培养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系列的思维训练,以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训练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或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训练中培养思维品质,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教师在设计系列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在读完文章后,对文章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剖析,在每一次的阅读课上多让学生做这样的思维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深刻理解,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结束语
        总之,语文思维能力是开发学生学习潜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要素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概括、论证和判断,教会学生懂得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并强调教学的思考深度,引导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学习中,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技能阅读学习中,高效掌握语文文化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品质界。
参考文献
[1]张国理.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9(35):61.
[2]徐学俊.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语文天地,2019(16):71-72.
[3]钱双萍.高中生语文思维习惯培养策略[J].语文天地,2019(0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