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治班——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罗文霞
[导读] 当前初中班级管理方式以及方法亟需突破,如何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成为许多教师的难题。

        罗文霞
        (兴宁市华侨中学 广东 梅州 514500?)
        
        摘要:当前初中班级管理方式以及方法亟需突破,如何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成为许多教师的难题。本文提出了民主治班的相关策略,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立班干责任制、实行分层分组、帮助学困生等措施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民主;班级管理;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相关,是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十分重大[1]。教师,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在管理班级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管理方法,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全面素养,实现育人目标。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班级管理要求教师对各类资源以及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对于教师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管理水平低下
        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需要改变自己的传统班级理念,采用个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班级管理不受重视,导致部分教师的管理水平较低。
(二)心理沟通欠缺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叛逆情绪较为明显。在班级管理中亟需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对于学生的生活以及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但是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工作压力等方面的缘故,难以调出时间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
(三)管理方法滞后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成绩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杆,导致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因此导致教学活动中班级管理的作用被忽视,管理的方法落后,难以发挥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中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实行民主治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建议
(一)共同管理班级,营造民主管理班级氛围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情绪较为严重。制定民主的班级制度对于初中的班级管理而言至关重要。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可参照以下建议。
        (1)共同制定班级目标:班级目标是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在一个新的班集体中,制定共同的目标,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集体意识,还能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在制定班级目标时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商讨,全体学生共同发表意见,教师负责总结全体学生的倡议和想法,并通过标签或者横幅张贴在教室中,鼓励学生共同进步。
        (2)共同制定班规班纪:班规班纪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主要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行为的规范。因此在制定班级班规时教师应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组织学生讨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教师负责整理学生意见,并将班级班规打印成书册分发给学生。


        (3)共同选举班干职位:班干是班级管理活动的核心人物,是学生的代表,是班级班规落实的重要负责人。所以根据学生的意见选择班干部符合民主管理的原则。另外针对校园安全、文明行为等监督死角,教师可设立自由职位引导全体学生共同监督。
(二)制定有效措施,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发展
        制定合理科学管理措施,培养学生“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
        (1)建立民主班干责任制:在学生选举出班干部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根据班干部的职责制定相应的任务,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做好班干部的岗前培训工作,引导班干部形成正确的班级服务意识,让他们明确各自职责,教导他们工作开展的方法。二是设立班干考核制度,通过全体学生对班干进行监督,每周开班会时对班干工作进行评价。
        (1)实行小组量化机制。小组管理的作用通常都被教师忽视,将小组作为班级基本单位,对班级小组施行量化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分层伦理隐性建组。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逐渐呈现出差异,学生的层次相对较为明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行为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采取隐蔽措施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二是依据小组表现量化打分。在建立小组后,为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情感,各小组制定组名和小组目标,教师组织班干部定时给学生分配任务。同时每个星期班主任对各个小组进行量化打分,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意识。
(三)发挥引导作用,保障自主管理有序进行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价值观和情绪管理等方面还未成熟,因此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是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大难题。因此班主任需要适时发挥引导作用,保障学生自主管理有序进行。
        (1)及时化解学生矛盾。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价值观方面都存在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总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绊绊。比如“班干部就知道欺负我,每天记我的名,跟他玩得好就不记名,他也说话了”。班主任需要做的是及时疏通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并指导班干部端正管理态度,采取合理公正的方法管理班级。
        (2)时刻注意班级舆论。班级舆论是学生在班级场所发表的意见和态度,对学生行动和思维造成重大影响。当前信息技术发达,学生会受到外界各种信息干扰,进一步地在班级内进行传播。班主任需要时刻引导班级舆论,组织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黑板报、演讲比赛等方面弘扬积极健康的文化。
        (3)注重学困生的心理成长。学困生一直是班级管理的难题,经常是班级管理的边缘人物。教师需要适当创造机会让学生融入班集体的氛围当中,比如挖掘学困生的长处,鼓励该类学生积极表现自我。合理地为该类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增强该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结语
        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也在不断变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结合多种管理手段来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滕宇铭.关于初中班级管理中民主管理的思考[J].好日子,2019, 000(023):P.1-1.
[2]杜社生.初中程序化民主班级管理有效路径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