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梁燕
[导读]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必学科目之一,且伴随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之后的高难度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当前我国小学课堂当中经常会出现“一言堂”的课堂模式,严重影响了后期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下,小学教师开始注重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增加数学课堂深度,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

梁燕    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2131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必学科目之一,且伴随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之后的高难度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当前我国小学课堂当中经常会出现“一言堂”的课堂模式,严重影响了后期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下,小学教师开始注重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增加数学课堂深度,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以下就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做出分析讨论。
【关键词】深度学习理念;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共同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47-01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学生加速成长且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模式,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我国深入改革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越发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引进了更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而在这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就是最为成功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1.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意义
        1.1何为“学生学习共同体”
        “学生学习共同体”并不是说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要组合在一起进行数学的学习,其前提是需要学生个体认可这个学习团体并且与所有的成员关系都是互相帮助的协作关系,这个团体中并不会有人担任特有的职务,每个成员都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学生想要融入团队就必须要改变原本个体学习的观念,在“学生学习共同体”中不会去桎梏任何一位成员的思想,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成员之间应当互相沟通交流、协作学习、共同进步。在团体中个体成员必须要以团体来出发去思考,在进行活动时必然要以团队为单位,不能以个人主义为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共同体。”
        1.2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共同体”实施意义
        在小学教育当中数学学科极具灵活性和逻辑性,在当前不断变化的物质社会中,学生从出生开始就有着较为完善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颇有天分。古人曾经说过,三个人同行时,必然有一个人会是更加透彻的“达者”,在学习当中自然也是这样,因此“学生学习共同体”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交流问题,互相启发彼此,互相查缺补漏,从而可以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
        2.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
        “学生学习共同体”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极具灵活性的,能够彻底覆盖原有的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学生能够积极的在课堂上抒发自己的想法,互相进行知识和思想上的碰撞,能够让固定的知识具有更多的流动性,数字化的知识可以更好的被学生所理解从而进行深度记忆,在通过学生本身的思考以及探究再结合本身的理解流入到另一个学生的脑海当中,这样极具流动性的学习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且能够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单调的学习氛围。



        2.1给“学习共同体”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旧对万事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具有挑战性和新鲜感的话题才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解方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预习并告诉学生上课时需要提问学生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对解方程的规则进行详细的讲解,随后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例题:x-17=56,求解。让学生们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讨论和解答,并邀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解答方式。在学生写出解答方式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比如这个题目学生是以等号左右边共同+17来算出最后的x值为73,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17就可以求得问题的答案。至此,教师可以再次升级问题的难度,4x-20=4,还是以上面同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研究再让学生自主到黑板上进行解答,这次教师让学生自主来对解法进行讲解,学生的做法仍旧是等式两边同时+20再除以4得出x值为6的答案。教师这时要对整个流程进行一个总结,告诉学生此题设计的基础运算有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要先消掉等号左边的20,再消掉乘4才能够得出方程的解,再将算出的值带入到原公式中进行验算。学生听教师总结之后可以迅速的根据彼此共同商议出的结论进行分析,能够深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巨大的作用,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学生们通过自主的讨论以及教师的适当讲解就可以快速、灵活的转变自己原有的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可以证明具有挑战性、新鲜感的问题能够迅速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加深课堂的深度。
        2.2让“学生学习共同体”极具自主性
        为了促进学生更加长远的发展,从学生小时候就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可以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沟通当中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判断以及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这些算式的共同点是结果一样,但是计算过程不同。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去沟通和交流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这样具有规律性的案例,并且积极的上台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通过激烈的讨论和思维碰撞之后,学生们往往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结论并且能够在小范围内再次分享给其他人。比如在生活中买漫画书、卖衣服、求正方形的周长等。在经过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同学去解决买衣服的问题,并给学生提出一些合适学生探究的学习思路,来帮助一些数学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再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通过小组合作时候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一名学生进行结论汇报,从而得出:(a+b)×c=a×c+b×c的结论。
        在整堂数学课当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在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适当的点拨,并没有实际的去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研究,但是同样收效巨大。一方面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够带动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其数学水平。“学生学习共同体”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共同自主学习探究来改变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深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结语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一方面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也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挑战。“学生学习共同体”极大的推动了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使小学数学课堂既有深度又具有有效性,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福音。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模式,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共同体”将会得到更好的利用,且并不是只能在数学学科上进行使用,每个学科都应当取长补短,吸收更多新型的教学方式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单薇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10):71-72.
[2]刘丽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r——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公平"[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 000(007):132.
[3]单薇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10):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