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方式与班级管理艺术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刘新芳
[导读]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教育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如何看待学习,如何正常进行自己的日常学习。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这就要求班主任掌握好教学和管理的艺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本文就具体分析了当前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初中班主

刘新芳   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255129
【摘要】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教育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如何看待学习,如何正常进行自己的日常学习。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这就要求班主任掌握好教学和管理的艺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本文就具体分析了当前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初中班主任育人艺术。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班级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49-01

        引言
        初中是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班级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初中安主任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知道,认真做好德育工作,让学生可以开始自己独立进行思考,这样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就可以试着自己去解决。
        一、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的现状
        (一)多给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拥有自信心才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生急速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班主任教师应当多和学生交流,去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但是从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班主任教师在展开教育工作时有些过于偏激,他们想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外向活泼的性格,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去寻找适合初中生的育人方式[1]。
        (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心灵共鸣往往比严肃教学更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往往更喜欢温柔热情、善解人意的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多给学生一些关怀,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的过程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多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分析人物心理,让学生可以产生归属心理,这样一来班主任工作就可以更好地开展,但是当前很多初中班主任教师还只是单单地约束、管束孩子,并没有过多地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变化。



        二、初中班主任育人艺术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施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指的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教育是在关怀人、尊重人的前提下进行价值引导,使校园、教室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实施人性化教育必须做到如下几点:教师作为精神关怀者,应当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力。废止、克服违反人性、违反教育原则的现象。例如侮辱人格、强迫反省、心里施压、精神威胁等等。第二、从灌输走向对话。由灌输走向对话,是从奴化德育走向自主性德育,自主性德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抉择、自己践行。自主性德育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其内在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价值[3]。
        (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有准确的把握,并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讲,面对同样的教育,它是来自于之情感相通的师长还是与之毫无感情的教师,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学生对来自与其情感相通的教师的教育会采取注意、欣然接受等积极态度。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学生先下一番感情投入的功夫。这种投入必须是无声的,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在感情上就会很容易接受教师,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轻易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可以和教师敞开心扉。
        (三)和家长建立合作关系,让教育家庭化
        研究表明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只有家校之间建立合作才可以让孩子的教育更加完善。例如,有的学生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再比如说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4]。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加强和孩子的交流,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交友心理,让孩子可以健康成长,不仅如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培养学生自尊自爱、乐于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被人接纳,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
        结束语
        班主任工作的系统性比较强,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有效调整以及要优化升级,以此来更好的体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价值以及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成长。
参考文献
[1]杨东平. 阐述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方式与班级管理艺术[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2):212-213.
[2]杨玉林, 马鑫. 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方式及优化方案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8, 000(006):46,48.
[3]汪满意. 浅析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方式与班级管理艺术[J]. 新丝路:中旬, 2019, 000(007):P.1-1.
[4]王莉. 浅析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方式与班级管理艺术[J]. 新丝路:上旬, 2019, 000(009):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