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覃永胜
[导读]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
        覃永胜
        广西藤县平福乡中心校,邮编543316
        摘要: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务必被人重视,为日后的学习创造相应的便利,同时还要注意学习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诸多学科中,数学教学由于其知识零散,不易理解,对教学造成了巨大的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顺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展开了相应的策略讨论,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策略探讨;核心素养
        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前提,在教学时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就应该基于生活现象,讲述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相关的生活魅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基于知识进行问答,进而活跃气氛;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讲述不同的例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最后还应该实行家校合作机制,鼓励进行家庭教学,全面监督学生。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讨论。
        一、基于生活现象,引入相关知识,感受生活魅力
        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联系能力,导致对抽象的教学知识缺乏一定的认知,并不能及时在生活中找寻相关物体。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基于生活现象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知意识,从而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魅力,从而进行高效教学。所以在进行小学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联系生活现象,引入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统计和可能性》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数学知识其实蕴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比如在统计学中,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女性的寿命一般情况下比男性要长一些;价格与人们心理承受能力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讲,人们在买菜时,能够接受的上限是蔬菜腐烂程度20%。通过相关的讲述,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相关引用,学生经过相关的思考,进行回答:一斤苹果3元,我们买了5斤,一共是15元,这是乘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通过这种发生,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生活魅力,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进行课堂问答,了解学生情况,活跃课堂气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受以往的教学理念影响,往往以自身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个人需要,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逐渐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应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借助相关问题进行课堂问答,不仅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还可以及时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课堂。为接下来高效数学教学创造便利条件。
        例如教师在讲述《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大家对面积的单位以及相关的换算有多少了解?学生经过思考进行回答:平方厘米、平方米。随后对相关的换算进行回答,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询问:那么还有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吗?学生零星回答出:公顷、平方千米。教师进行赞扬,随后进行相应的板书,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大家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吗?学生进行回答:960万平方公里。教师可以乘机讲述平方公里和公顷之间的相关关系,一平方公里等于100公顷。还可以引入亩这一单位,一公顷等于15亩,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换算的计算,我国有耕地18亿亩,一共是几公顷,多少平方公里?学生经过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
        三、基于学生能力,实行分层教学,提升整体效率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时,还应该及时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化数学教学,基于学生的特点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效率,创造相应的便利。


例如教师在讲述六年级《认识分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问题,首先讲述分数乘法的运算,学生进行回答: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分数比较大小,设置同分母不同分子或者不同分母,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同分母,只比较分子的大小,不同分母需要先进行相应的通分在进行相关的比较,教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讲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有限小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帮助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四、实行家校合作,鼓励家庭教育,全面监督学生
        在进行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在学生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是权威,家长也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为进一步进行高效教学,教师可以及时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可以适当借助网络平台,基于学生的特点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同时作为家长也应该打造家庭学习氛围,为全面的监督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
        例如教师在讲述《除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入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随后,可以给出相关的例题,比如用216/4=?有些学生对此不知道怎么计算,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借助相关的竖式除法讲述运算过程,并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在课下安排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锻炼,家长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验,及时的巩固学生的知识,同时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适当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沟通,改进教学方式,比如家长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游戏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相应的便利,通过家校合作,鼓励家庭教育,全面监督学生。
        五、讲述相关例题,鼓励学生合作,进行高效教学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尊心较强,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借助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自行进行解答,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的指正和赞扬,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创造便利,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比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例题,比如在三角形中,三个角的比是2:1:1,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学生经过计算,得出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学生可以讲述其中的隐藏条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我们可以依靠这些条件进行相关的运算。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置相关的例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合作,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小组划分,为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在教学时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就应该基于生活现象,讲述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相关的生活魅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基于知识进行问答,进而活跃气氛;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讲述不同的例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最后还应该实行家校合作机制,鼓励进行家庭教学,全面监督学生。
        参考文献:
        [1]崔景涛.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21.
        [2]张文,高玉柏.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5(1):35-36.
        [3]李雪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策略的研究与实施[J].学周刊,2018(05):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