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王燕杰
[导读] 作为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数学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王燕杰
        山东省临邑县齐集小学  251500
        摘要:作为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数学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师应从“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特性出发,积极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中,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改进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元素;生活实例;观察生活;创新作业
        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征给本身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带来了难题。而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中,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外部世界和生活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生活元素在课堂上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从而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引入生活实例,发掘数学知识内涵
        将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现象引入到课堂中来,是生活元素在课堂上渗透的常见方式和手段,也是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为相比于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来说,学生更容易对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好奇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积极引入一些学生熟知且容易接触到的事物作为探究对象让学生学习,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对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就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具体对称特征的事物,如飞机模型,人的两个眼睛,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蜻蜓等等,让学生透过这些熟知的事物思考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这些事物的对称性特征有何重要性等等。之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对称性特征的事物还有哪些,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能够起到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如此,通过生活化案例和现象的引入,使学生能够透过生活化事物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更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
        二、创设适宜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生动、形象课堂情境的设置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反复进行习题练习的教学模式来说,良好生活化情境的设置是学生感兴趣且乐于参与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打破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形式实现生活元素在课堂上的渗透,引导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数学知识。
        例如,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设定这样的场景,即某位同学家中最近刚刚买了一套新房,新房由两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餐厅、两个卫生间和一个厨房构成。

两个卧室是正方形的,其他的房间均为长方形的,那么整套房子室内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计算。为了增强情境设置的生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房子的室内画面和空间结构图,并且详细展示出每个房间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扮演一回房屋测量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检测并进行房屋面积的计算。在这种真实情境的感染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被调动起来。如此,便使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得以不断优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热情和动力,对推动数学教学的顺利进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生活元素除了在课堂上有着重要作用之外,在课后巩固和复习环节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本身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接受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这一特点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实现数学课后作业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课后作业,比如观察某一时间段、某一路段路上的车流量情况,将采用不同方式出行的人群数量统计下来,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制作成条形统计图,从中判断人们大多采用怎样的方式出行。如此,便使课后作业的形式得以不断优化和创新,促进了学生学以致用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使数学教学效果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
        总之,生活元素在课堂上深入渗透和运用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在充分把握自身学科特征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将生活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各个环节的布置中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并为最终达到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常鑫.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中旬),2014
        [2]单金堂.探究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教育实践),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