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田爱华
[导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田爱华
        (甘肃·天水)武山县百泉初级中学  741300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因而生活化教学法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要想顺利地落实生活化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素材的搜集;需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需要引导学生提出生活问题;需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组织;还需要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接下来笔者就从以上五个方面来对生活化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展开详细介绍。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初中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人们都能够看到数学的身影,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延续到大学,甚至还有可能进行终生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习数学知识,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还需要用其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朝着生活化的趋势发展,他们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法贯彻落实在自己的教学中。
        一、搜集生活素材
        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学生的参与。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书写数学日记的任务,进而让学生进行生活素材的搜集。学生每天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困惑,他们需要将自认为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困惑,又或者是自己无法判断的困惑记录下来。这样的话,学生在脑海中就能够建立起数学意识,他们会下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这样的话,当他们学到数学知识之后,也会下意识地去应用到生活中。例如:《数学伴我们成长》是学生升入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笔者需要在该节课中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因而笔者会提前让学生去进行生活素材的搜集,并在课堂上来让他们进行展示。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素材如果与数学有关,那么笔者就会为其进行积分,1个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素材就是1分。也是在该节课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写数学日记的任务,笔者会在每周对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检查。在学生积累的过程中,笔者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们每天的选材需要和当天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相挂钩,如在学习“有理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积累天气预报的生活素材,笔者同样会为其打分。学生所积累的分数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就能够进行兑换,如免写一次作业,让教师播放一次电影等。这样的话,学生每天在生活中的时候就能够下意识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搜索,进而进行生活素材的搜集。
        二、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初始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而初次接触的大部分数学知识对学生而言都是抽象复杂的,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环境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引入。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师要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这样的话,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被吸引,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高。例如:在进行《正数和负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如下生活场景:小明自告奋勇地帮助自己的妈妈统计家里11月份的收支情况,在此过程中小明发现妈妈的账记得特别乱,不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收入,哪些是支出。此时小明就想起了所学过的正数和负数知识,进而将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小明很快地完成了统计,也因此得到了妈妈的奖励,拥有了自己想要很久的球鞋。笔者会将这一场景用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而使得学生观看的兴趣更加浓厚,也因此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
        三、提出数学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一般会利用多媒体来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走神、打瞌睡等,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这一情况的出现,进而让情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问题的提出,将其记录在纸上。

当观看完成之后,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例如:在进行《正数和负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在观看生活场景的时候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为什么正数和负数能够表示收入和支出呢?它们还能够表示生活中的哪些量呢?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等。学生需要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收获答案。这样的话,学生观看生活情境的效率就能够得到提高,他们也能够带着目的去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进而让自己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组织探究活动
        在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主体作用,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则是引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去进行探究活动的组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进去,进而从根本上去对数学知识展开研究。学生需要在探究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则需要发挥引导作用。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就会为学生呈现出与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对其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研究。如针对某种时装的价格是某皮装价格的1.2倍,5件皮装比3件时装贵700元这一生活案例,当学生在展开探究的时候,笔者就可以通过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如题目中存在哪些等量关系?通过阅读题目,你能否计算出时装和皮装的价格呢?进而让学生将探究的思路往价格和等量关系上引。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五、培养应用能力
        在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做到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而他们必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在进行习题设计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进行生活素材的联系。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在生活中展开实践。为了激发学生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竞争因素、奖惩因素等。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投入其中,并且有效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到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化法,笔者需要他们对其展开应用。因而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笔者就会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与该知识相关的案例,并且用其来进行解决。学生需要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传给笔者,笔者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他们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能够对其进行展开应用。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将学生传过来的所有视频进行剪辑和总结,并且重新传给学生。笔者会在此过程中,将生活案例和答案分开,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进而在此过程中有效培养自己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笔者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对他们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的性质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进行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化教学法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并且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生活化教学法的影响下将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够灵活地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欧阳熙琴.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35):58-59.
        [2]李彤.让生活情境走进初中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2017(91):55-56.
        [3]杨贵胜.如何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7(28):73-74.
        作者简介:
        田爱华,女,汉族,1968年11月出生,甘肃天水人,中小学高级教师。1991年3月参加工作,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大专学历,现为武山县百泉初级中学教师,一直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