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冯玲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素质教育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体育教学活动开始备受重视
        冯玲
        犍为县清溪中心小学   四川省乐山市   614404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素质教育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体育教学活动开始备受重视。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分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不脱离整体任务目标的情况下自由发挥、独立学习。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新的理念打造新的课堂,为学生营造新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推进教学活动就是个不错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培养其体育合作意识,可谓一举两得。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进一步做好教育创新成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体育课更像是以“玩”为主的户外娱乐课,但从体育教育行为本身,其所能够为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体育技能、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更是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培养他们合作能力的关键性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重大。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学科的教育目标,开展以合作学习模式为基础的教学创新很有必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降低知识学习难度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知识学习难度的有效降低,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限,所以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表现参差不齐,有些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掌握学生无法完成。在这种前提下,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以团队、集体的方式去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这可以让他们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去进行知识探究,在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究的状态下,体育知识的学习难度能够有效降低,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还为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目标带来了助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当前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机械的教学思维仍然存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案中,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做”这种被动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学生的思想意识不能随时跟着教师讲课的步伐,进而导致教学的效率低下。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常从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的角度开展教学,缺乏对于学生实际需要的考虑,只是单纯地重复几个要领动作,使得学生感觉体育活动枯燥乏味,对于教学缺乏兴趣,也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弱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高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主动学习。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于体育学科的全面认识,在面对体育教学活动时,常常消极对待,主观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不足,甚至产生“与其在这里消磨时光,不如去看会儿书”的逃避心理,使得体育教学的功效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此外,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现代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往往对于孩子过于宠溺,使得学生从小缺乏锻炼,经历的挫折磨难较少,缺乏面对挫折的坚韧意志和竞争意识,进而使其在体育运动竞争中常常因为一点困难而中途放弃,缺乏足够的忍耐力。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会乐于学,乐于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快乐中成长。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二)借助课前导入训练,进行科学合作分组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对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要先做好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以确保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带来良好的主观动力保证。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主要的学习行为动力,那么教师想要保证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要先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了解,这要求教师必须在合作学习之前做好对学生的了解,以训练考查为目标的课前导入训练由此得以开展。
        (三)注意任务的布置要合理
        分组完毕之后,便进入到了任务布置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同样需要深入了解学生,挖掘他们的兴趣指向,尽可能地布置符合他们认知能力与水平的学习任务,避免任务难度过大使学生的信心受到打击,造成学习积极性下降的恶劣影响。也应避免布置过于简单的任务,防止使学生形成“体育太简单、运动没必要”的错误认知,阻碍其学习与运动习惯的养成。同时,考虑小学生还停留在较浅的认知层次中,很难直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工具将运动画面、体育动作呈现出来,为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提供简单帮助。
        (四)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提升学生课堂体验
        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是提升学生课堂合作学习体验,实现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布置之后,就需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时,教师虽不应对学生进行任何指导,但仍需要来回巡视和观察,一方面了解各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进程,另一方面做好对各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保护,避免他们出现体育损伤,影响他们的健康。
        (五)及时点评
        对于小组汇报的结果,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在评价时,不应单纯地从结果出发,还应适当联系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来点评。简单来说,教师应多元评价,以更客观的态度、更全面的分析指出他们的行为偏差,并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同时,注意语言和语气,尽可能使用鼓励性的语言,避免打击性的说教,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意识,以表扬帮助他们形成更加积极的运动动力,强化小学生的体育意识。
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课活动中,通过课堂这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挖掘自己潜力的天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产生了不仅为个人荣誉,更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王鑫.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训练分析[J].新智慧,2018(32):79.
[2]杨占菊.开展合作教学,打造体育创新课堂[J].学周刊,2018(34):151-152.
[3]李艳丽.小学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上),2018(11):183.
[4]华晟.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8(29):174.
[5]王慧.小学体育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0):171.
【作者简介】冯玲1972年6月,男,汉族,四川省犍为县,大学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级教师,小学体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