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研究 王连伟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王连伟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人民政府  内蒙古  137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稳定林业资源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技术之一便是林业工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苗木质量以及成活率,降低林业资源发展成本。林业工程中关于苗木的培育过程包含育苗、造林、经营以及伐木4个环节,这4个环节之间有紧密联系,并互相补充。从现阶段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技术出发,找出提高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苗木成活率,从而保证苗木的生长质量。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研究
        引言
        苗木培育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一直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工程本身具有着极强的系统性,诸多基础的工作都对相关技术和工艺有着较高的要求。尽管当下我国在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关工作人员仍要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各方面的技术要点,并实现优化使用。
        1 苗木培育技术现状
        根据统计,当前我国森林林木的蓄积量约为91.4亿m3,人均森林蓄积量大概为8m3,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在增加,表明了林业呈健康态势发展,我国林业技术也在日益提升。研究苗木培育技术,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及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得到国家的充分重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虽然苗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也在不断丰富,但如今的建设情况和计划中的发展还有很高的发展空间。若要更好地促进林业工程的快速发展,必须做好育苗工作,以提高育苗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国家要充分重视育苗技术的发展,给科研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进一步提升育苗技术,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2 苗木培育技术
        2.1 苗种处理
        对于苗木培育来说,苗木种子的实际性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最终的保存率以及成活率,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加强对苗种处理工作的重视,并详细地考察好苗木种子所具有的抗旱能力、抗寒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种子外形,并挑选出最适宜培育的苗木种子。在选种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主要是将其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然后保证好苗木种子所储存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条件,适当加快其发芽速度。
        2.2 播种技术
        在播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首先,要明确好种子播种的时机。工作人员在播种时要结合当地播种季节,并深入展开相应的分析与监测,掌握好当地所拥有的气候特点,以保证能够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时间内开展播种工作,提高种子实际的发芽率,促进其健康生长。其次,工作人员要满足播种所需要的温度条件,若是播种时温度较低,便可以适当采用有机肥,在其进行发酵分解的作用下实现播种温度的有效提升,反之,若是气温较高并且较为干燥,工作人员在进行播种的时候便应采取覆盖、遮蔽以及灌溉的方式进行播种。最后,工作人员要掌握好播种过程中的水分条件,在播种季节进行播种时极有可能遇到长时间的风沙以及高温天气,在该气候条件下,苗木种子生长常常会出现缺水的现象,基于此,应采取对林业工程苗圃地的灌溉措施,以此缓解苗木生长欠缺水分的问题。
        2.3 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是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幼苗展开施肥工作能够保证幼苗在肥水资源充足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生长。在实际进行施肥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严格秉持着定时定量的原则,严格掌握好肥料的种类,并优化选择肥料,既要确保其不会伤害幼苗,还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应有的作用。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来提升土壤的肥力,该类肥料中具有多种类型的营养元素,并且对于土壤有着较小的副作用,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除此以外,还可以适当追施一定量的氮磷钾肥。

在苗木培育的初期,主要采用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而在后期,便要着重使用氮磷钾肥,加强对于肥料以及灌溉水量的控制,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
        3 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技术探索
        在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时间及规格的把握
        一方面需要选择合理的移植时机,结合不同地区造林时间的差异等,科学确定苗木造林的时间,减少损失。另一方面需要对苗木和造林两大规格等因素进行分析,要根据造林工程的整体要求选择具体的规格,既可以遵循传统标准确定比例,也可以结合林业工程面积确定苗木数量等,确保数量充足、行距和间距等控制得当。工作人员在开展实际移植造林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状况,选择最为适合的时间进行移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所以南北方在气候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际进行移植造林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时间方面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我国北方最适宜开展移植造林工作的时间是每年的3—5月的春季,苗木往往会在该时间段萌发,而且温度逐渐回暖,选在此时进行移植造林能够极大程度提升苗木的成活率。而南方地区普遍无法确定实际的时间,由于我国南方常年气候比较湿润,所以无论是什么时间都很适合开展移植造林工作。另外,若是要在一天之内合理选择移植时间,则应尽量选在早晨和傍晚进行移植。
        3.2 相关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在移植造林过程中需要重点围绕如何提高苗木移植质量来进行全面管理,确保根茎完整,科学实施灌溉及营养防护。还要重视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不同苗木的成长特点及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而选择具体的防治技术进行处理,比如幼虫可以通过喷洒液乐果乳油(400倍)进行防治。此外还需要针对腐烂病害等加强科学分析,研究菌体的情况及相关的农药防治技术,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等,总结相关的病虫害处理经验,进而结合不同季节特点等加强综合病虫害防治,在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探索应用力度不断加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防治等带来的不良影响。
        3.3 后期管控
        幼苗种植结束并不代表育林的结束,后期的管控是尤为重要的长期性的持续保护,加强幼苗生长后期的养护,是保证幼苗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一是对幼苗的后期看管,随时检查有无死苗或缺苗情况,及时补种死苗和缺苗,精心培育新栽的幼苗,合理管控苗圃内的水分和光照,以此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同时,除了对幼苗的种植保护外,还要注意森林的自然或人为灾害,例如火灾,火灾对育林的影响是致命的,定期进行森林巡查,发现火灾因子及时消灭掉,加强防火宣传工作,使林区工作人员和周围生活的群众能够提升防火意识,从根本上杜绝火灾的发生。
        结语
        林业工程建设进程中,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苗木的成活率和移植质量会对造林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要进一步提高培育苗木的成活率以及树木的生长质量,在适宜的时间播种,充分结合地理环境特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不断提高和优化苗木培育质量和移植造林水平。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技术的优化使用能够提升我国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务必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严格依照相关标准使用相关技术,以此提升林业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彩虹,唐丽辉.简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04).
        [2]张中海.简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20(02).
        [3]安雅文,高芳芳,苏俊艳.简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