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石爱玉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石爱玉
[导读] 摘要:农业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一部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其它行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只有把吃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考虑住和行的问题。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陈王街道办事处  山东菏泽  274600
        摘要:农业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一部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其它行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只有把吃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考虑住和行的问题。随着工业发展和土地政策的改革,我国现有的土地面积已经有所减少了,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大国,基于这样的现状,进一步提高粮食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现状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作物栽培在农业中是一种技术基础,只有将农作物栽培方面提高,才会让农作物实现高产量,简言之,改善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粮食现状的基础,本文就该方面展开进行相关的谈论。
        关键词:作物;栽培;农业生产
        引言
        将作物栽培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对于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避免其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以及有效的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作物栽培技术高效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降低作物栽培成本,保障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以此就能有效的满足农业生产的所有需求。
        1作物栽培技术的优势
        1.1提高农作物产量
        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作物栽培技术在生产领域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农业生产者就可根据作物栽培技术来筛选出优质的种植品种,确保品种的使用不仅可以预防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而且还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以此就能有效的实现农民的增收。虽然我国粮食供给较为充足,但是人均粮食的储备量还较少,粮食安全也是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而通过使用作物栽培技术,就能合理的改善土地的种植结构,保障粮食的种植安全,以此就能有效的保障粮食的种植质量。
        1.2增加农作物多样性
        农作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农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就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而言,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还较为单一,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粮食的正常供应。而作物栽培技术的使用,就能有效的改变这一发展现状,丰富了农作物的种植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粮食的食用多样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业生产者在种植农作物时,就应合理的使用作物栽培技术,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实现农村经济的合理转型,以此来不断的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多样性。此外,有关技术人员还应做好栽培技术的创新工作,这样就能实现对农作物品种的有效改良,确保农作物能够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
        1.3 提高食品安全和耕地质量
        食用安全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对于食物的食用,人们不再只是关注其的食用质量,而是更多的关注其的食用安全性。因此,只有加大对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就能培育出更多无公害的优良品种,以此就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耕地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农业生产者对土地使用不合理造成的,且缺乏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的使用结构,影响了土地的使用质量。而作物栽培技术的使用,就能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出现浪费土地的情况,以此就能有效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2.1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
        一直以来,对于作物种植的土质选择都是传统的,即当地是什么土质种植便是了,即使有的土质特性并不适合某些作物的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在后期通过人为的因素进行改善,但是结果不一定是满意的。

由于传统种植的土壤肥力的不足和有机质的缺失等因素,应运而生的是人工制造的土壤,无土栽培技术会把作物做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环境都考虑进去,实现人为的制造,能够为玉米的种植提供必要的水资源、养分等。同时,日常对农作物的管理和维护也与传统的种植有一定区别,这样在作物生长后期就可以节省很多环节,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2.2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应用
        秸秆反应堆技术一般有内置式、外置式、内外结合式3 种类型,凌源地区以采用内置式为主。凌源地区已经在黄瓜、百合、葡萄、大球盖菌等为代表的蔬菜、花卉、水果、食用菌四大类作物上应用了秸秆反应堆技术,取得了增产、增效、增质的“三增”效果。
        秸秆反应堆取材十分广泛,可以利用的秸秆种类包括玉米秸秆、麦秸、蘑菇渣、玉米皮、玉米芯等。在建造秸秆反应堆之前,每亩土地需要准备3 000~4 000 kg 秸秆、7~9 kg 的菌种和100~140 kg 的中间料(包括麦麸、稻糠和草粉等)。在使用前1~2 d,将菌种和中间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添加水搅拌均匀,秸秆湿润度以手握滴水一碰即散为宜。此外,在春季和冬季,秸秆反应堆需要堆积4~5 h,在夏季则不需要堆积,反应堆厚度应以10~15 cm 为宜,将搅拌好的混合物在遮光透气的环境下发酵约24 h后备用。在垄下或行间横向开沟,深度25~30 cm、宽度视栽培作物而定(一般每边多10 cm 即可)。过深会使槽沟塌陷严重,过宽会使温室内湿度过大。每亩需要秸秆2.5~4.0 t,底部铺放干秸秆,铺完后踩实,沟两端各露出10~15 cm 秸秆茬,以便于空气进入和灌水。将预处理过的菌种和疫苗平均分配后均匀撒在秸秆上,轻拍使它们与秸秆充分接触,加速秸秆的分解并培养出定向微生物。将开沟土回填于秸秆上,厚15~20 cm,随覆土起垄,让土和肥进入秸秆空隙中。浇水以湿透秸秆、上层覆盖土洇湿为宜,浇水后3~4 d 整平垄面,覆土保持20 cm 厚。在垄面上顺生物发酵沟方向打三行孔,行距25~30 cm、孔距20 cm,打孔时应穿透秸秆层。按常规栽培技术进行定植,一般不浇大水,可按穴浇水。生长期内每月打孔1~2 次,打孔位置要与上次错开。
        2.3密度合理规划,完善田间管理
        有些作物种植者为了实现作物的高产量,在种植时会把种子播种的很密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并不是种植的紧密就会实现高产。因为作物的生长时需要各种营养的,例如水分、光照、营养,种植密度越大,每株作物所得到的营养物质就越少,所以,一定要合理规划种植密度,确保作物植株地上、地下部分能够汲取充足的营养,提高整体产量。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田间管理,包括对作物的追肥、除草、灌溉和防虫防病的管理,特别是在后期的除草管理中,我们需要及时除草,因为杂草的生长会争夺作物生长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会大大降低作物的产量。现在的除草技术多使用药物为主,这对除草剂的选择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除草剂只能是对杂草有作用的,不能多作物有作用。其次,还要保障安全性,加强药品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全面维护植株的健康生长。
        结束语
        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切实提高粮食产量,推动农业的发展,一些新型技术的应用还能保证作物的绿色种植,进一步促进农村收入的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只有让农产品栽种向着产业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升农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媛,孙伟,殷新娟.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技术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20):46.
        [2]徐官保.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09):93-94.
        [3]姚月平.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构建与实现[J].南方农机,2019,50(18):79.
        [4]万德利.浅析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17):55.
        [5]王静波.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7):212+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