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将思政教育更好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陈安安 朱晓君
[导读] 摘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关键在于培养管理人员高度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提高其工作专业性,只有如此才能够扎实思政教育基础,在管理过程中选择可行的思政教育方法。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  200000
        摘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关键在于培养管理人员高度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提高其工作专业性,只有如此才能够扎实思政教育基础,在管理过程中选择可行的思政教育方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时期如何将思政教育更好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思政教育
        1、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持续推进,管理水平和教育效果不断提升。大疫如大考。新冠肺炎疫情让高等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正经历着一场检验。通过审视和反思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特定情境下对学生成长的支撑保障的表现,有助于找到短板和弱项,为推进高等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明确方向和路径。
        2、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生事务的重要价值
        2.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以学生事务管理为载体,这样才能传递思想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事务管理有效融合起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政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2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在学生事务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高校的刚性教育模式有所消减,强化学生对事务管理的认可度。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有比较强的自尊心,如果管理模式过于强硬和严格,学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实际取得的教育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2.3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有效融合起来,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德育理念为指导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并且,将两者融合起来开展教育工作,并贯彻落实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4满足思政改革需求
        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实现创新,要坚持深化改革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对学生的事务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两者实现融合,没这样可以将思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且,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内容、教学规划和教育目标,使传统的教育内容和评价方式得到创新,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管理,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
        3、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程度不足的表现
        3.1应急处突能力与风险管控要求不相适应
        一级响应之下,高校应有一级状态。然而部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应急能力,在抗击疫情初期,与风险管控要求不相适应。2011 年,国内就有研究发现,高校在处置大面积肺结核感染、甲型 H1N1 病毒爆发等传染性疾病时往往措手不及。面对此次疫情,有的应急预案不适用,遇事等上级。
        3.2网络思政效果与思想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早在 2001 年,已有研究者开始探讨高等院校通过互联网络拓展工作空间,开辟育人的新途径。几乎与此同时,人们也就关注到了如何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通过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既是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时代新浪潮的判断,又是基于对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的把握。此次疫情之下,高等院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生命价值、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3.3信息管理水平与防疫工作节奏不相适应
        依托信息技术,科学、高效、精准地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其意义不止是在节约人力物力,更在于能够深化工作内涵,满足学生需求,提高管理效能。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事务管理与服务网络化建设的硬软投入不足,人员网络使用水平不高等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信息化的不断投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4、新时期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4.1遵循“以学生为本”理念,加强人文关怀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必须要与学生的思想引导结合,对“以学生为本”这一观念进行深刻理解,对现有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并以此作为事务管理工作的方向,提高服务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在学校中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学生事务管理主要目标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由此便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重视事务管理工作中学生主体性,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4.2制定合理有效的事务管理制度
        在传统高校院校管理者实际建设发展过程中,通常认为只有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才能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甚至有一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高校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提高作用不大,从而使得学生在高校院校学习中不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如今我国高校院校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事务管理制度,真实有效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成长特点和学习情况,并为其做出专业化的指导,从而使得高校院校学生自身综合文化素养有效提高。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防止其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枯燥学习情绪,高校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该加强沟通力度,及时发现其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高校院校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做出纠正,在下次学习中防止出现类似问题。
        4.3搭建以交互融合为特点的信息管理平台
        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国内在信息化校园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下,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以在线学习、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教学方式正在深刻改变大学教育的面貌。移动互联网赋予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扁平化、去中介的特点。学生事务管理也应紧跟这个时代趋势,按照“顶层设计———构建环境———分类推进———基层参与”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生事务管理的深度整合的探索。各高等院校应继续通过不断加强数字化资源和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学生事务管理的信息化运行机制,从“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大力推进交互融合,相互补充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未来,中国高校应该进一步将信息共享、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运用于事务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应该大力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拓展网络服务平台,丰富网络资源,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方式手段,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支持者。
        5、结束语
        在如今我国高校院校管理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对专业技能知识的讲解力度较大,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这门课程的计划安排内容和时间较少,甚至有一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力度较小。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真实有效的贯穿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在如今我国高校院校管理中,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进而有效提高高校院校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丁慧.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之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151-152.
        [2]金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104-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