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摘要:加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种政治要求和精神动员。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要全面深入地把“四个自信”的宗旨和精神贯彻到国有企业党建创新工作中,把“四个自信”的内涵和深度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联系起来,使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加稳定、稳定的强大自信,有责任推动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自信
坚持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武装党员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实施新部署的能力,是党对每一个党员的政治任务和基本要求,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国有企业。其中,党员要从新思想中汲取营养,全面深刻地把“四个自信”的宗旨和精神贯彻到国有企业党建创新工作中来,把“四个自信”的内涵和深度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联系起来从而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树立更强大的自信心。
1道路信心引领国企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宇宙论观察中国问题,思考中国命运,解决中国问题,用一百年的行动和成就证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向和行动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在中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思想智慧的结晶,引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成就阶段中国正处于打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即将踏上现代化的新征程和必然的历史飞跃。习近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实践和中国实际不断发展、不断注入新内涵的必然结果。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实践中获得的道路自信,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自信源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国有企业主导作用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坚持改善国有企业,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目的是增强对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的自信。因此,自信也是国有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2制度自信赋予国企改革信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国有企业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正是我们党关于国有企业代表全体人民福祉、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全体人民创造价值的安排的体现,也是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体现国家和人民意志,实现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安排。因此,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制度自信,也可以说党的领导赋予了国有企业灵魂,指明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为国有企业不断创新和改革提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对国有企业有制度信心”。国企改革也有自信,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也有制度自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兼主任郝鹏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要求国有企业肩负重任,承担责任,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事实证明,制度自信赋予国企改革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性。
“走出去”战略在国外遍地开花、硕果累累;新型产业体系和信息化共建充满活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风险,在更高层次上配置和把握资源和机遇,而宏观调控的实施和调控对经济转型的影响,使国有企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出历史的承受力。从跨越式发展的追赶,到与国际先进企业竞争的竞争对手,再到某些领域的领军人物,央企都在证明,制度的自信是根深蒂固的,必将深入人心、绿色环保。它也将加强每一个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者,使他们能够为新时代的国有企业做、有大有作为的信念。
3文化自信赋予国有企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根本、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自信”。这是以“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中共95周年大会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四自信”。这也表明文化自信的地位更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更基础、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国有企业文化核心集体主义的框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思想的精髓是一致的,儒家社会政治价值思想的核心是“礼尚往来,和为贵”,即“整体至上”的价值取向。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树立文化自信,也赋予了国有企业集体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任务和责任。要把它作为建设一支具有崇高精神信仰的党员队伍,塑造党员干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的重要导向。国有企业存在基本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制度和党的领导缺乏政治思想教育。在不同领导班子的学习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要性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从领导的角度来关注。只有确立基层党建工作的度,才能使广大职工积极配合党组织的活动,进而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不仅是从行动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更是从领导干部机制和完善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落实,以实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得到重视和完成。
4健全有效的基层党建制度
单一的党建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特别是结合党的十九大的基本要求,完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形成机制。在相应的保障机制过程中,特别是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多角度地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使职工真正实现重视完成党建工作,以及贯彻落实这样的意义,不断丰富党建基础工作。企业还要加大对基层党建和政治工作的投入,通过现有的设施、设备和技术,使基层党组织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方向,提高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积极性,使广大职工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增强党建知识。
结论
党的建设是各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政治氛围和基本工作状态。因此,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当我国有企业关于基层党建工作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军泓.新时代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J].就业与保障,2018(24):27-29.
[2]冯惠源.浅谈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8(35):61.
[3]张健.新时期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