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马岳平
[导读] 在新课标的推进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成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提出和探讨有助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马岳平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中学  415500
        摘要:在新课标的推进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成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提出和探讨有助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于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学科的特点,应从实际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初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进行培养,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发现问题;教学策略
        课堂以学习为中心,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灌输学生知识理论为主,随着素质教育全面的推行,教育方式也必然发生革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基础,对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如何教授这门课程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过实践证明,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问题来驱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常可观。在课堂中,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学习,并且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接收知识的过程。而“问题导入”就是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去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主要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有效对话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互动氛围,才能够顺利的进行课程的教授。这对教师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提前设计适宜与学生交流的对话话题,重视学生的兴趣偏向和精神需求,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参与感和代入感,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授课,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和思想观念。所以,教师的对话话题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反复论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这个话题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和朋友在一起》这一课,教师可以利用对话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产生问题,例如:在血神的心中友谊是什么样的?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们之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小故事。通过这些对话来启发学生去思考自己对于友谊和朋友的态度,从而在课程的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如何在生活中交朋友,并且在和朋友的交往中自己应该怎么做,有没有做到一个朋友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这样的对话引导,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友谊,明白和朋友交往需要的不仅仅是兴趣相投,同时也伴随着朋友之间的责任,这样的问题引入不仅将课堂的气氛充分调动起来了,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了充分的参与感,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营造对话气氛创设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考虑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偏向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通过课堂上的引导来为学生塑造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出一个融洽的课堂对话氛围,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和教师进行交流,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紧张严肃的课堂根本无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去强调我们该怎么做,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如何去做,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通过高压灌输,只能让学生产生抵抗情绪,所以营造一个气氛融洽的交流对话环境非常必要。教师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学习中去,通过正确的对话引导,让学生产生这些知识是通过自己自主学习获得的,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就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当学生在课堂上放松身心,真正靠着兴趣和自己的求知欲去学习,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而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他们走到正确的方向。
        为了能营造这样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创设情境模式是不错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情境,例如一些法治小故事或者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代入其中,教师通过对话进行引导,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家的意味》这一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父母每天辛苦工作,同时又要照顾孩子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父母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明白父母对于家庭的付出,而不是枯燥的强调父母是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家庭是如何的重要,而是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父母为自己的做了什么。创设这样的情境模式,避免了教师的过多灌输,而是让学生自己的探索发现,把教学的内容放在情境的世界中,并且这些情境与现实紧密相连,让学生即学会知识,又能增加阅历。
        三、及时的课堂点评
        教师在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时,重点是让学生一直保持对于课堂的兴趣,而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课堂点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点评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加深获得的知识。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后,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将其中的错误认知进行筛选,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塑造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学的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引入,在课堂中构建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话题和情境,并且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前提下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当今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