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基明
广西来宾市长梅小学, 广西来宾 546100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品德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关键内容,良好的思想品德直接关系着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在小学义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将小学德育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样教师在正确德育引导下,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提供保障,文章针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在新时期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很多小学班主任仍实行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对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渗透,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小学班主任必须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针对现有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德育班级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对策。
2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现阶段,很多学者针对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主要分成两个层次,分别是“立德”“树人”。其中,“立德”指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树人”指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1]。因此,立德树人的重点是培养具备高道德品行的高素质人才,其本质是实现德才兼备的预期目标,立德是其中的关键。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相处时间更多。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应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创新班级管理技能,培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实施者,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发展。
3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3.1不重视素质教育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而新课程教学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但是,我国很多小学班级管理仍实行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甚至有些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都是依照自身的管理经验进行的,这种管理模式大部分都是以学生成绩起主导作用,成绩优秀者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会误导学生对于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生成绩的提高。
3.2忽略小学生的人文关怀
目前,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过于依赖制度管理,缺乏人文关怀,管理工作都是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制约,还有些学校会使用精准的数据图表对学生的行为与学习成绩进行管理,这些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2]。因此,传统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3.3班级活动落实不到位
班级活动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使参与到其中的学生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缺乏班级活动的正确认识,忽略了班级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所有班级活动都被简化甚至取消用来为学生补课、自习,还有部分小学生在整个小学时期都没有参加过班级活动,导致学生失去了接受德育教育的机会,严重影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对策
4.1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管理理念
在新时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发挥出自身的引导、榜样作用,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独立发展进行指导。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但有自己的独立权利,班主任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班级管理中充分保护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例如,在班干部选举活动中,班主任应摒弃传统思想,不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选条件。同时,班主任不能只注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全面评审小学生的生活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化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小学班主任应当采用公开、公正、民主的唱票形式,开展班干部选举活动。另外,班主任应召开“学生权益”相关的班会,要求小学生列举有关自身权益保护的实例,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使其了解自身的权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2重视德育班级活动
为了更好地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注重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确保小学生真正理解德育内容,并将其转变成自身的道德修养。班主任在带领小学生开展德育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应在培养立德树人理念的同时,将班级活动作为育人活动开展的主要途径。另外,小学班级活动的开展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进入学生内心的重要途径,小学班主任应当格外重视激发学生参与育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实际德育班级活动中,小学班主任应当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育人的班级活动中。例如,在少先队活动中,班主任应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观念,增强爱国热情。
4.3强化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小学教学的预期目标,满足小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引导小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师必须注重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更好地完成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将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到整个工作中,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层面出发,适当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同时,班主任需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发展、班级行为等内容,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完成班级管理工作作为主要目标。班主任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约束,但也要给予学生相应的人文关怀,在开展多元化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活动之中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培养。另外,班主任应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班级管理教学目标。
4.4掌握小学生的心理
小学生的性格与思想还没有彻底定型,情绪上波动比较大,有喜怒无常的行为,导致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并且,小学生在家中被溺爱教育、骄纵出许多不良习性,此时教师应掌握小学生的心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进行良好的教育引导[3]。另外,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代入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及时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进而完成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渗透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针对小学生进行引领、指导,还需要强化班级管理制度,注重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实践参与活动,并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内涵和价值,促使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进步,引导学生在感受到自我成长力量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志妹.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8,000(005):P.128-129.
[2]余阳平.立德树人,君子品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渗透有效措施探究[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000(005):P.153-153.
[3]欧小云.小学班级管理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措施[J].求知导刊,2019,000(02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