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探微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杨正茂
[导读] 摘要:混凝土材料具有众多优良的特性,为人们所用的历史也很久了,但为了适应当代建筑工程的需求,混凝土的施工处理也必须与时俱进。
        广西万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
        摘要:混凝土材料具有众多优良的特性,为人们所用的历史也很久了,但为了适应当代建筑工程的需求,混凝土的施工处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建筑单位要严格把控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掌握关键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先是探讨了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质量的相关因素,随后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几项关键技术的要点进行了探究,希望能给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引言:近几年来,建筑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建筑单位要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建筑的质量。作为整个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施工材料,混凝土的合理应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人员务必要熟练掌握混凝土施工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质量的相关因素
        1.1原材料配合比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个别采购人员出于工程成本的考虑,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行为,使得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不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一些工程单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根据工程的质量要求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试验,导致其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降低了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1.2水泥强度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等关系紧密,水泥强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选用高强度等级水泥,也需要同时对水灰比加以科学控制,保障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材料的应用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
        1.3水灰比
        一般情况下,水灰比越低,混凝土强度越高,水灰比越高,混凝土强度越低,因此水灰比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保障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规范,做好水灰比设计,保障水灰比、水泥用量等能达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
        1.4浇筑与养护
        混凝土施工质量还受到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影响。在浇筑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若没有遵循相应的施工规范,会导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密实度不足等问题。当浇筑结束以后,如果养护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出现混凝土裂缝,不利于维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2.1混凝土材料使用的具体要求
        首先,在进行混凝土制作时,需要用水对各原材料进行混合搅拌。在这一环节中,需要重视对水资源的选用。水质会影响到原材料的混合程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抗渗性、耐腐性等都有影响。对水质的要求主要包括酸碱度、氯离子以及碱成分的浓度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单位最好要选择相关指标符合要求的饮用水。
        其次,水泥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原材料,水泥的选取是否合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在选购水泥时,要以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施工人员要结合整个工程的特征,充分考虑到建筑在功能性应达到的标准。同时,也要尽量选用经济型的材料,在满足混凝土质量较优良的基础上,将经济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最后,骨料是混凝土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其质地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施工人员应该要选购优良的砂石骨料,在正式制作之前,计算出科学合理的配合比,然后严格按照得到的数据添加骨料。砂石骨料的含量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要对材料配比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
        2.2混凝土配比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对混凝土混合配比设计时,施工人员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要求与成本,并设计出性价比高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混凝土中的含水量与理论上的差距较大,所以在搅拌混凝土前,施工人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比,计算各个材料的用量,尽量减少使用各种材料时出现误差。
        一般情况下,对于集料误差来讲,要将其控制在±2%之内,对水的用量误差控制在±1%之内,对水泥与外加剂的用量则控制在±1% 之内。

并且施工人员要检测集料中的实际含水量,确定最合适的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掺入量,以确保混凝土制作中所有的配比都符合实际需求。
        2.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浇筑混凝土时需确保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不会出现分层或离析的现象,以免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混凝土在卸料时,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加串筒措施;在竖向结构中控制好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3m,若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斜槽、溜槽或震动溜管下料。
        (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之前,需提前在底部填充混凝土水泥砂浆,并将填筑厚度控制在5~10cm左右。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的控制需参照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3)混凝土拌合的过程中,需对拌合料进行振捣,在振捣时,施工人员要注意模板及支架的变化情况,监测其是否出现变形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浇筑。
        (4)对特殊部位进行浇筑时,需注意浇筑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举例来说,所需浇筑的梁板位置在柱子和墙体相连接的部位,需先浇筑柱子和墙体,等该部位的浇筑时间约60min后,再浇筑梁板,否则梁板柱交接部位会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
        2.4混凝土振捣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振捣过程中,其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在混凝土振捣中使用的是插入式振捣,其混凝土捣实移动间距,需在振捣半径的1.5倍以下,而轻骨料混凝土捣实移动间距,需小于其振捣半径。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需要维持在振捣半径的0.5倍以内,在振捣过程中,要避免振捣不当所引发的与钢筋、模板等的碰撞。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的5~10cm。
        (2)如果应用表面振捣器,其移动间距的确定,需保障其振动器覆盖于振捣部位的边缘位置;如果应用附着式振捣器,需根据相关的试验结果设定间距,并将其与模板做好连接处理。
        (3)如果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为干硬性混凝土与轻骨料混凝土,需在振捣过程中应用加压振动的方式。与此同时,在振捣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模板、支架以及相关构件的检查工作,避免在振捣过程中这些构件出现变形等,一旦出现变形等现象,要立即对其加以处理。
        (4)在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振捣的质量,需避免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等现象,科学确定振捣时间,避免过振破坏混凝土的均匀性,引发混凝土的离析、翻浆等质量缺陷。
        2.5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需要在 12h 内对其进行养护,定时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对部分塑性较低的混凝土来讲,需要在浇筑完毕后进行喷雾养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合理的养护工作,更有利于发挥混凝土的性能,从而在有效时间内实现良好凝固。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火山灰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混凝土、掺有缓凝剂、矿物掺和料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在养护过程中,要注意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
        此外,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施工人员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润的草帘与麻布,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减少因水分蒸发带来的裂缝等问题。同时,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还要及时监测各种天气环境,更好地发挥自然状态下混凝土良好的凝固效果,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兴盛,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本材料,它的地位不可动摇。混凝土关键技术的掌握,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的关键技术做了一些研究和分析,尤其针对混凝土的准备过程、浇筑过程以及振捣、养护过程进行了一些技术性分析,提出了一些操作要点,希望能够大大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宗哲.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
        [2]张红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
        [3]赵魏.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0.
        [4]杨立森.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装饰装修天地,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