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宋歌
[导读] 摘要: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职能都隶属于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协调发展。
        哈尔滨市阿城区规划勘察设计院  150300
        摘要: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职能都隶属于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必须要坚持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要坚持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则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意义,对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原则;意义;问题;策略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是合理调节、分配、控制土地的重要工具,其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工作。并且做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有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人与地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则
        1、在空间上,两个规划要互补互利原则。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必须要坚持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要坚持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即前者的发展是为后者发展做铺垫,后者的发展是为了前者的更进一步发展。
        2、在时间上,两个规划要协调编制原则。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兼顾土地利用规划。由于土地利用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并且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土地利用规划也要兼顾城市总体规划,其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
        二、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意义
        1、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需要以当地土地利用情况为立足点,需要遵守“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等规划原则。基于我国很多城市人多地少的实情,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2、减少城市建设成本。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及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集中式布局与合理规范,尽量减少不必要管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道路占用土地的现象。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也在有利于减少城市化建设投资成本,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1、法律法规问题。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体系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又分为城市(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和乡村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但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主要进行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对其他的土地规划利用则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导。
        2、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不协调,与经济发展不衔接。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职能分属土地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两个规划的编制上所依据的文件、规程、技术标准不同;城市土地分类体系不同,城市土地的统计口径不同,每一轮规划编制的时间不同,规划编制的出发点也不相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耕地保护,而城市规划则强调城市规模。这些差异往往导致实践中城市土地的管理工作受到“多头领导”,给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3、土地利用信息管理不完善。土地利用数据反映了当前城市土地的利用情况,是对各类城市用地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的基础。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土地与规划部门对城市中各类土地的利用情况掌握不足,一些建设项目用地相关数据记录上存在着数据缺失、不详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统计数据不能做到及时更新与存储;记录在案的资料繁杂、混乱,缺乏系统规范的整理,不能将现代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与土地数据的管理相结合。规划部门对城市用地信息的掌握不足必然会导致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管理不到位。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策略分析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首先要不断健全法律,建立全国性的土地开发规划,之后再完善相应法律,制定地区性的土地开发规划,并且要严格立法及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保证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等工作有法可依,做到依法行政,同时要做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的编制工作,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考虑当前人口、土地、经济、城市化等形势,对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调整。应该认识到,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水平快速进步的阶段,不仅要开发土地资源,同时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区域个性化发展,以此作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的指导。
        2、加强土地整理。土地整理通常即是指农地整理,农地整理的目的就是要增加土地在农业中的使用率,为了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可以采取填海造田、排水造田等策略,也可以对蓄水池、道路、畦畔、沟渠、堤塘等实施改造,进而提高土地在农业中的使用率,土地整理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认识到,土地整理工作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发展、科学分配土地资源等原则,进而对耕地进行补充,保障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同时要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另外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土地整理,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此外应该创新工作理念,大力落实国际合作,努力引进外资,要努力形成政府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互结合的运作机制。
        3、严格土地资源的综合管理。在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沙漠化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因此一定要强化土地资源的综合管理,砍伐森林、城市及郊区不断扩大、农业用地扩张等因素,都使得人与地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同时也对氮气圈、大气层产生了很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做好土地资源的综合管理,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应该充分结合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另外要防止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加剧,还要完善筹款机制,保证资金,进而努力实现土地可持续使用。
        4、推进及完善多规合一。当前自然资源部将国土资源部的大部分职责与发改委、住建部、水利部等部门的空间规划、资源调查、确权登记等职责进行了整合。改变了过去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使行政指令得到统一,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需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的整合作用,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益,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整治并利用污染土地、废弃土地,努力改善水利环境,合理建设农田设施,增加植被,做好水土保持。通过推进及完善多规合一,使开发整理土地的用途进行科学分配,并且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土地适应性来决定开发整理土地的用途,使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对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必须加强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使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闫旻.浅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山西农经,2018(03)
        [2]张敬.简析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建筑发展,2020,4(7):11-12.
        [3]刘治国.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J].中华建设,2017(01)
        [4]蔡如鹏.陆昊履新:自然资源部探索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J].中国新闻周刊,2018(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