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邓霞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邓霞
[导读]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将课程知识点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找出来,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此外,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帮助其将抽象性的知识进行高效地理解,这样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作者对此作出了研究。

邓霞   珙县王家镇中学校  644505
【摘要】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将课程知识点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找出来,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此外,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帮助其将抽象性的知识进行高效地理解,这样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作者对此作出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21-0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构建高质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也都是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的,如果不能将日常生活与课程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利于凸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一、生活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生活化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借助于日常生活环境来开展课程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知识的实用性,还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也是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将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好体会课程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以道德与法治理念为指导,就会丧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价值好作用。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将会学生的德育教学成效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推动初中生德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升课程教学成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生活化因素当做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结合,改变传统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兴趣进行有效地培养。
        1.以生活化的课程教学内容来导入新课
        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来改造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具有巨大的意义。


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将日常生活中隐藏的教学资源充分地挖掘出来,把生活化的内容有效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成效。对此,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地优化,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课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将车让人,人快走作为课程教学点,以分析交通安全为着手点,引入国家安全的观念。这种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例作为课堂知识的导入点,将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距离。
        2.构建生活化的课程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因为年龄还比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学生容易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容易失去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将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直接影响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成效。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就要注重创建课程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来设计课程教学情境,为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这一课讲解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给老人表演文艺节目,给老人带去乐趣。比如,组织学生去打扫马路,清洁环境。通过这种志愿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服务社会感受人生的价值,让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3.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
        将课堂教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一些社会事件来设计问题情境。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说,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让学生注重联系课程知识点。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努力让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知识对自身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将更好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三、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以生活化的案例进行教学导入,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思考和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印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12-13.
[2]刘光恒.提高高中班主任道德与法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科技信息,2017(5):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