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素文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芝湖幼儿园 312028
每每假期结束后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孩子不肯去幼儿园,他们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不想上学而找借口,着实让家长着急。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千奇百怪、想让孩子顺利回归,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位了,那么孩子的这些现象就会很快的消失。
为此我对家长进行了调查问卷,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班级中每学期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男孩女孩都有,原因也各种各样, 在此我罗列出了几个主要的原因:
1.孩子层面:假期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如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者是因为家长在周末只顾着带孩子参加各种社区活动,而忽略了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衔接。放假期间,孩子相对缺少约束,饮食起居被家人照顾得样样妥帖,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而回到幼儿园却要遵守纪律,依照规定上课、睡觉、完成任务,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2.家长层面:孩子在家是“小皇帝”,父母还好一点,但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非常溺爱,导致小孩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由于家长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这样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上遇到诸多的障碍,因为他的学习动力,被家长的溺爱限制了。家长的过分注意、轻易满足、包办代替、害怕哭闹甚至是当面袒护,导致放假了当孩子过惯了家里的无忧无虑, 没有束缚的生活后,尽可能找各种理由拒绝上幼儿园。
3.老师层面 :当然有些孩子也可能是因为老师的原因导致不喜欢上幼儿园。可能老师有时候比较严肃,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那么对于一些调皮的孩子来讲,老师经常批评他(她), 所以慢慢的就害怕上幼儿园。然后找理由说老师的各种不是,以博得家长的“同情”。因此当他们再次面临紧凑充实的幼儿园生活时,孩子们出现严重不适。哭闹、“撒泼”,各种“把戏”竞
相登场。
那么如何帮助适应能力不足的孩子尽快调整身心状态,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适应幼儿园的正常生活呢?经过一学期的分析与实践研究,孩子的这一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现总结如下:
(一)首先逐步调整孩子的心态,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应去幼儿园了;还要注意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入园前家长要按照幼儿园的生活安排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跟在园作息时间接近乃至吻合。为了使孩子能够早睡早起,家长前一天晚上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引导孩子早点入睡,使孩子早上能自然醒来。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和笑脸迎接孩子,亲切地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表象予以肯定等,都可以使孩子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让他们产生想迫切来园的心理。例 1:中班边胡瑜小朋友早上都要 9 点以后来园,到了幼儿园后一直哭闹要,要跟奶奶回家。奶奶心疼孩子要把孩子带回去,我没同意。并跟奶奶解释说:“有些孩子节后返园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今天把她带回去了,明天还是会有同样的情况发生。她只是现在还没有调整好,从今天开始让孩子早点睡觉,早上早点起床,要改变晚睡晚起的习惯,这是你们家长要配合的地方。孩子在幼儿园您就放心交给我吧!”奶奶走后孩子哭了一阵,之后就停止了哭闹, 却时不时的要上厕所,我没有阻止她。晨间谈话时,老师检查孩子的手指甲,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指甲很长,而边胡瑜小朋友指甲却很赶干净。此时我抓住契机, 对她表示肯定,并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她,并交给她一个小任务:明天早上早点来,帮老师督促检查今天指甲长的小朋友有没有按老师要求把指甲剪干净, 她愉快的答应了。今天指甲长的小朋友有没有按老师要求把指甲剪干净,她愉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心情愉快的早早的来到了幼儿园,午睡起床后还和小朋友一起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
(二)遇到情绪激动比较难控制的孩子,我们家长送到园时后要及时离园,不要长时间逗留,不要让孩子抱 有“希望”,同时老师也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让孩子能尽快平静下来。例 2、大班的水泽豪小朋友早上来园哭闹已经连续两天了,由于他们班主任请假,临时的带班老师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我就把哭闹不止的水泽豪带到了办公室。因为平时也在给孩子们上课所以他对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我把他拉到了身边他也不理我,嘴里总是重复着四个字“我要妈妈”“我要妈妈”……不管我跟他说什么,他也不回答,于是我就想着冷处理,让他先叫一会吧,就管自己在电脑旁处理别的事情。突然我灵机一动叫了起来:“啊呀,我的电脑怎么坏了?都是你哭的,你如果不哭,洪老师就不会把电脑弄坏了,这下你得帮我修好它!”我把他拉到电脑旁,他有点不知所措,心里应该是在想:怎么会是我弄坏的呢??我暗暗得意: “这可怎么办呀,洪老师还有好多好看的动画片在里面呢,修不好就没得看了。我拿着他的手按着鼠标来回的屏幕上乱按一通,“啊呀,电脑被你修好了呢,你真是太厉害了”我伸出大拇指,使劲的夸他。这时的水泽豪已经没有任何的哭声了。脸上还有一点点笑意。我知道他“上当了”……
(三)为了避免上幼儿园,找借口是孩子延长与父母相处时间的最佳方法, 一旦形成心理定势,孩子的每天都必须要有这么一个程序方会罢手。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有环境陌生不肯面对的原因,有害怕离开家人的原因,但是一旦父母真正的离开,孩子也会马上寻找能让自己适应环境的人或事。例 3、疫情期间小班孩子陈馨一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现在一说要上幼儿园了,就开始回避这个话题,而且一直说幼儿园不好玩。现在开学都两周了还每天送到幼儿园不肯放手。总是“再见”说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又是亲一下再亲一下,总之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结束,明显在磨时间,妈妈是无奈!我知道知道陈馨这是磨时间的伎俩之一,不过女儿表现肯定会让妈妈担心,于是我走过去,因为我了解心陈馨,如果我去抱抱,陈馨会很乐意的。
事实上孩子的入园适应期也是父母的适应期,很多父母一边在担心孩子不适应,一边却在无意识地享受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正是父母这种无意识的反向依恋, 增加了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难度。这种反向依恋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每天问:“在幼儿园想不想妈妈啊”“有没有人欺负你呀?”当孩子显得很委屈时,妈妈们会表现出更多的爱意和关怀,而这些互动会对适应期起破坏作用,它们加深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抗拒。而妈妈们常常陶醉在孩子全身心依赖的美好感觉中,却不知道这加剧了孩子的不适应。
像陈馨这样的孩子其实是比较适应幼儿园的,只是每天一到和家长分别时总觉得要表现一点什么,这正是家长和孩子互动模式造成的结果。大概孩子也知道哭是自己目前阶段法宝,不过父母忧心忡忡的表情其实也是造成孩子哭哭啼啼的一个大很大原因,要让孩子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首先家长要高兴。家长加每天愁眉苦脸、焦虑万分,如何让孩子高兴的起来?为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可以在入园前经常向孩子介绍幼儿园吸人之处,有很多玩的地方了啊, 有狠多小朋友啊,还剩几天你就可以去幼儿园了, 太好了,等等。在幼儿入园适应期,要注意孩子期望“独占”教师的心理,教师是孩子离开父母后最早的依恋代替对象,当孩子觉得没有一个人专属于自己时,会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冷落”,因此“哭—被抱”成了在有老师的最佳手段,排斥同伴也就成了很自然的反应。老师在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依恋情绪,但同时不要落入“一哭就抱了”的错误强化程序中,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对不声不响的孩子更要加强关注,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