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萍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巍山校区 322109
摘要:对于处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自身并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并且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教师更应采取正确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低段数学有效学习的方法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再提出促进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有效学习;方法
前言:
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教师也应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避免采用灌输型、填鸭式手段授课。而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会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手段,让其能够主动地融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加深对各重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整体授课效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一、针对于在小学低段数学中创设良好情境开展有效学习的探究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教学情境开展有效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范围中,提升学习效率。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对各种教学重点包装,拉进数学和学生两者之间存在的距离,方便学生更加深入学习以及理解知识重点,同时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在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此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学习,教师则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像“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天早上我们几点开始上课吗?”、“你们几点开始起床?”,在这时,学生就会踊跃回答教师的各问题,通过了解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够掌握到学生虽然都是同时间上课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家庭住址不同,所起床的时间也不同。有的离学校较近的学生,在七点左右起床;而距离学校较远的同学会在六点左右起床。而在这时,教师则应升华问题,“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确保能够在上课之前到达学校呢?”、“你们有着合理的时间安排吗?”,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钟表”,实现在这一特定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教师也可以指着教室中的钟表让学生们“读时间”,并询问学生在看钟表时应注重看哪个针。当学生掌握各种基本常识后,教师再随意调时间,鼓励学生踊跃回答,让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各种时间。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设竞争教学情境,让学生激发自身学习欲望和主动性,更加深入学习和认识时间[1]。
二、针对于在小学低段数学中采用先进技术开展有效学习的探究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而教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工作中也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利用优势,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学习。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本身就具有抽象、系统特点,虽然处于低段时期的学生要所接触的数学学习内容较为简单,但是依然存在着各复杂内容,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而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会把各抽象复杂的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系数,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授课形式教学,那么很难让学生理解各图形特征,而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来让学生传输知识重点,会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所以,在进行授课时,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各教学工具,为学生发放一套七巧板,然后再要求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图形,实现看哪一位学生所拼出来的图形种类最多。而在这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沟通,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当学生完成探索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七巧板能够拼成的图形展现出来,以此来让学生丰富思维,开拓视野。
三、针对于在小学低段数学中融入日常生活开展有效学习的探究
数学和日常生活有着深远联系,各数学知识点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融入日常生活来让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并且只有实现数学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相互联系,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获取重点,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将掌握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先为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像“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的父母有过共同去超市购物的经历吗?”、“在你们购物时,可以把账算清楚吗?”,通过各种生活化的问题来让学生意识到在我们购物时都会用到数学的加减法,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而为了让学生加强锻炼,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完各重点后,再提出和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解决,像“如果老师有五元钱,在超市里买了一支笔和一块橡皮,已知一支铅笔两元钱,一块橡皮一元钱,那么老师还剩多少钱呢?”,实现让学生计算。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实现共同处理问题,通过这种手段来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实现数学教学工作贴近日常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重点、实际应用[2]。
总结: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工作中注重采用有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教师则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后续低段数学教学工作中创设良好教学情境、采用先进技术以及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所以说,教师要注重创新,形成一种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要认识到数学教学工作并不困难,一定要对学生具有耐心和信心,同时发挥出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优势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系数,让其能够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数学学习重点,为提升数学总体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欣.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4):97.
[2]孙英强.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