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郑群
[导读] 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
        郑群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第五中学    241200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而布置数学作业就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作业不再排斥,如何利用数学作业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新课标
        【正文】数学作业绝不是为了给学生增加负担或者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显示自己的“敬业”。数学作业应该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布置的。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业是必不可少,但如何布置数学作业,布置什么样的数学作业,怎样布置数学作业,这些问题都应该被考虑到,数学作业往小说仅仅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但是数学作业真正的作用可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一、保证作业的科学性
        1.1作业的目标要明确、有针对性
        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前一定要明确自己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某种数学能力如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或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等。根据不同的目标,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就可以有不同的题型,这样的数学作业会有针对性,能够更加精确地达到一些教学的目的。
        举个例子,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后,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加深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多多做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来记忆一下解题步骤。这时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可以是一些基础的练习题目,像是“将方程3x(x-1)=5(x+2)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和常数。”这样的题目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的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有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的基础练习题目,都可以用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各种解法来解方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合适的解法。
        1.2作业的分层不可少,有适应性
        所谓作业的分层就是要给不同的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最大限度的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基础知识储备、数学的各种能力素养、智力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当然对于作业也就会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设计分层作业,根据难度将作业以此排列,让学生保证自己的能力能够做出来的基础上挑战更加有难度的作业。这样会让全体学生都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也可以根据分层作业了解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能力,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板块,探索板块和提升板块等,不同的板块中包含的题型和难度,基础板块的题目都是一些基础的定义或者基比较基础的,没有难度的一些题目,这个板块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且给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一些提升自己的基础能力的题目锻炼。而“探索版块”则是一些需要做出一些思考才能做出来的问题,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能力,最后的“提升板块”,则是一些非常有难度的题目,让有有兴趣的学生提升自己。

分出作业的层次,能够帮助不同的学生进行合适的提升,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锻炼。
        二、保证作业的趣味性
        2.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
        数学作业因为自身的难度和繁琐程度本就不受学生喜欢,如果再加上单一的数学作业形式,学生很可能对数学作业产生厌恶心理,这时数学老师想要减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抵触心理,增加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就会难上加难。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数学作业单一的形式,让数学作业变得更加多样化,带给学生更加多的新鲜感、趣味性,让学生能生出挑战数学作业的心思,甚至是对数学作业产生期待。
        举个例子,在学习《图形的旋转》后,教师可以用书面作业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于图像旋转的印象,如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旋转30度后,画出这个旋转后的图形。或者,可以让学生利用图形的旋转来设计一个图形,用学生的自己对作业的想法把握来提升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在做作业中熟悉知识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旋转的事物,像是时钟、风扇、陀螺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仔细的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己对于图像旋转的应用。教师多多设计一些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对于做作业兴趣。
        2.2作业可以适当结合生活
        数学教学本就应该贴近生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理,数学的作业也可以适当的贴近生活,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来加强学生做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数学题目中找到乐趣。
        三、保证作业的延展性
        所谓作业的延展性就是数学作业除了作为教师的设计目标中的显性因素而发挥的作用外,还发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隐性作用。让学生在理解了一些基础的知识之后还能够拓宽眼界和增加思考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即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师的作业当然不能仅仅是为了留作业而留作业,还要有更深层次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思路,让学会生能发现作业中存在的一些价值观念等,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在这种价值渗透中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既能够锻炼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又能够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符合新时代,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运用数学作业来复习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避免学生出现学一个知识点就忘记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的情况,让学生随时都能复习到学过的知识,并逐渐学会将一些知识加以混合,灵活运用。
        【结束语】作业是能够最迅速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适应程度的反应。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要学会利用作业来掌握一些关于学生学习以及自己教学的信息,这样才能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了一位反思的实践者,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品和自己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宜正.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J].考试周刊,2016(61):80.
[2]杨伟东.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初探[J].生活教育,2015(09):87-88.
[3]王文龙.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4(01):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