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9期   作者: 马健健 司强薇 李萍 李舒玲
[导读] 分析疼痛科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纳入2018.10~2020.03在我院入住的49例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开展研究。
        马健健  司强薇  李萍  李舒玲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 200003
        【摘要】目的:分析疼痛科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纳入2018.10~2020.03在我院入住的49例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肠内营养护理、造瘘管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分析护理过程中要点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9例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4%。结论: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规避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支持;导管相关并发症;护理体会
        肠内营养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主要针对无法正常摄食者借助鼻胃管或胃肠造口管将营养物质输注其肠内,维持病人每日基本营养物质需求,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改善[1]。经空肠造瘘管实施肠内营养是近年来临床提出的新观点,经研究证实具有良好效果,在临床逐步广泛运用[2]。但这种营养支持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由于置管位于体表,患者容易在翻身过程中导致造瘘管不慎脱落或情绪烦躁时意外自行拔除;肠内营养液过于黏稠、附着造瘘管内壁上而导致管腔狭窄或药品未彻底碾碎就注入且注入后未冲洗引发的堵管等)[3]。本研究将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于我院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深入探讨其护理体会,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案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2018.10~2020.03由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49例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胃癌18例、食道癌15例、结肠癌14例,重症胰腺炎2例。所有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完成前置入空肠造瘘管;患者男27例、女22例,年龄35~76岁,均值(55.48±4.39)岁。
1.2方案
        (1)肠内营养护理:大部分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缓慢,导致肠道粘膜对温度适应性差,营养液温度过低可能会引发肠道痉挛,从而造成患者出现腹泻、呃逆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需使用加温器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7℃~40℃,减少对肠道的刺激,预防腹胀腹泻发生。营养液输注应当遵循容量由少至多、速度由慢到快、浓度从低至高的原则;营养液可加入汤类、蔬菜汁、牛奶及果汁等进行配制,但必须借助消毒纱布或滤器过滤后,装入无菌器皿内。另外,营养液持续输注过程中需借助肠内营养泵进行滴速控制,护士应掌握营养泵操作程序、报警原因与处理等方面知识,做好营养泵日常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转。(2)造瘘管常规护理:①预防堵管、脱管措施:对空肠造瘘管予以妥善固定并定时进行检查,查看造瘘管是否牢固固定于腹壁上,有无折叠、扭曲及受压等情况,在管道与置管口接触部位作标记,用于识别管道是否发生移位。②拔管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停止后需要进行拔管,操作过程中注意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管口处填塞凡士林以促进愈合,查看有无液体渗出,及时进行换药。

(3)心理护理:空肠造瘘管属于侵袭性操作,部分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的认知、再加上进食途径发生转变,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及失落心理;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其排解负面情绪;积极宣教讲解空肠造瘘管相关知识,强调肠内营养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1)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观察患者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组49例研究对象在营养支持疗法过程中出现1例恶心呕吐和1例轻度腹胀,未出现血糖异常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49)。
2.2导管相关并发症情况
        本组患者仅出现1例导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口部位皮肤红肿),未发生造瘘管堵塞、管道脱落等情况,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9)。
3.护理体会
3.1消化道症状
        肠内营养干预后患者不良反应以肠道蠕动引起的恶心呕吐较为常见,要素饮食经空肠造瘘管输注肠道内会加快肠蠕动,会导致食物通过肠道过于迅速、粪便稀薄不成形,使得患者排便次数增加,从而引发腹泻[4]。针对这一情况,护士应在患者病情允许前提下指导其尽可能多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检查肠鸣音是否恢复;严格控制肠内营养液滴速;对患者粪便性质、颜色及次数进行观察并记录,及时汇报医师;保留粪便标本送检或培养,为后续合理应用抗生素等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患者腹泻症状严重时可对肛周区皮肤或人工肛门口形成反复刺激,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糜烂甚至溃疡,护士应采用外科手术薄膜对肛周皮肤予以保护,避免粪便与皮肤接触,减少刺激;注意确保局部皮肤时刻处于清洁干燥状态。
3.2代谢紊乱
        由于部分肠内营养制剂内含有大量脂肪或碳水化合物,高血脂或糖尿病患者若长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容易引发脂肪及糖代谢紊乱[5]。护士对患者24h出入量特别是胃肠道丢失量及尿量进行准确记录,对其血、尿电解质变化实施严密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若突然终止长期肠内营养,需通过其他形式补充糖不足,以免引发低血糖。老年群体容易对高糖产生不耐受情况导致血糖偏高,护士应对其糖代谢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定期测定血糖及尿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3小结
        综述所述,针对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护理、造瘘管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原艳,龚太乾,谭晓骏, 等.食管癌患者微创术后空肠造瘘管营养的实施与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3):269-271.
[2]汪曲新.食管癌术后经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的规范化护理操作[J].吉林医学,2020,41(4):981-982.
[3]赖银清.胃癌术后应用空肠造瘘营养管与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5):1959-1960.
[4]何静婷,喻姣花,杨晓霞, 等.《成人患者经皮内镜胃造瘘及空肠造瘘护理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4):1841-1845.
[5]陈泳如.食管癌术后经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5例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6):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