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延英 刘德云
济南医院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13
【摘要】目的:研究拆分对于老年人的高血压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方法:取本院在2019.5—2019.10期间随机选用高血压住院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主要是为了对比干预前后的临床配合度、实时性,和血压的稳定程度等。以对照组38例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以观察组38例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计划性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前,两组患者的临床配合度、实时性和血压的稳定程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差异P>0.05。实施后,对照组的、实时性和血压的稳定程度完全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P<0.05,得出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计划性的健康教育,既需要增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配合度、实时性,提高效率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需要增强在护理工作当中护患之间的满意配合度,提高效率的医护质量和技能水平,从而使得患者对于疾病有高认知度、高执行力,得以维持住稳定的血压区间和良好的疾病状态。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计划性健康教育;血压稳定区间。
在慢性疾病当中,高血压疾病患者,一般不会对此类疾病过于重视,第一是因为该病病情缓慢,第二是因为病程长。可一旦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让自己的血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并需要长期遵医嘱服药物帮助其调节。上述的情况,许多有该病的中老年人长期不够重视或者说不按时服药且日常习惯不改善,这样的高血压患者无论是从临床配合度、实时性还是从自身对于疾病的认知都是极度欠缺的。因此本次实施的研究就是提供出2种不同的护理干预,一方面是为了补充患者对该病的盲点,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计划性健康教育更完整的被大家看到;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病情恢复的质量。取本院在2019.5—2019.10期间随机选用高血压住院的76例患者,其中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计划性健康教育对该病患者而言非常受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在2019.5—2019.10期间随机选用高血压住院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男23例,女15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4.8±3.6)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7±3.2)年的对照组38例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以男23例,女15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4.7±3.4)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5.7±3.3)年的观察组38例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计划性健康教育;以上患者的都在本院确诊患有高血压疾病,两组的一般资料信息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上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计划性健康教育。在传统的护理中,给予患者的健康教育前提存在的基础上,首先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疾病的发展程度、居住环境、收入状态、家人的疾病健康知识、日常生活习惯、对该病的心理预知等需要一一评估,接着进行个体化制定与之匹配的健康方案。其次在以上进行的过程中主要还是要与患者保持在同一个频率,将自己已知的健康知识,通过极易理解话语准确的传递给患者,包括疾病的病情、病程、并发症,在心情舒缓的情况下治疗病情会有怎样的不同效果,与此同时,告知患者,同类型的疾病先前的治疗恢复率跟成功治愈的先前案例过程的分享,进行侧面激励。
进行不同主体的知识小剧场为主的健康宣讲,宣讲的主题也可以是该病患者本人的治疗过程分享会,从而给予患者以信心;具体到细节,包含药物的使用方式、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对待疾病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男性女性的心理干预,合理的进行运动锻炼与休息。
1.3 观察指标
在对比以上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其在一定的周期进行血压监测,并收集进行之后对比,正常的血压标准如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得出的数据实施分析统计,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采取t检验,对比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两组患者的临床配合度、实时性和血压的稳定程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差异P>0.05。
实施后,对照组的临床配合度、实时性和血压的稳定程度完全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P<0.05,得出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疾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对于治疗它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在此次研究当中,对照组的传统健康教育,表现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不够完善,比如:对于药物的剂量、服用的疗程,疾病的禁忌食物,不清楚在什么样的时间进行何种方式的运动和运动量。而观察组的计划性健康教育在一开始就已经掌握了患者的基本疾病发展状况,对于患者进行个体化方案,有了层次分明的程序,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计划性对患者而言更有益处。站在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角度上,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社会各种因素存在的前提下,想要在年龄增长的同时维持住疾病当前的状态或者说将血压固定在一个安全范围内,是相当不易的。但深知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发生率非常高的血管综合征,血压不单单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长期处于此类不稳定状态下,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被涉及,包括血管壁、血液的粘稠度、心脏的跳动等等。因此,计划性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主动积极地改变饮食习惯、对自己做积极地心理暗示、规律及时的服用药物,能自主在某一时间段进行适量的运动等等,这些方式方法都在慢慢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可以在下次疾病来临前有自我预知和警惕,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实施计划性的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可以实施计划性健康教育,对于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因此建议在临床上也应该广泛应用起来。
结论:实施计划性的健康教育,既需要增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配合度、实时性,提高效率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需要增强在护理工作当中护患之间的满意配合度,提高效率的医护质量和技能水平,从而使得患者对于疾病有高认知度、高执行力,在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上、饮食、运动、药物服用、心理暗示等等,也只有在这些方面的长期稳定才得以维持住稳定的血压区间和良好的疾病状态。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16(22):259.
[2]欧阳昌柳.高血压护理中程序化健康教育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9,28(6):310.
[3]沈琴芳.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8,24(4):2791-2792.
[4]杜秋.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6):134-135.
[5]朱晓燕.健康教育在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7):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