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艳君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卫生院 青岛即墨 2662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内科护理的有效模式,剖析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的人数限定为80例(纳选时间2018年10月-2020年3月),入选患者均就诊于我院内科,经随机数字法将入选者划分至对照组(常规护理,n=40)及观察组(人性化护理管理,n=40)内,对比剖析护理结局。结果:两组护理前DLQI量表各项目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14.55±2.16)分、生理(7.17±0.63)分、社会活动(10.82±1.15)分及疾病状况(9.15±0.8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SPSS23.0检验p<0.05。讨论:在内科中使用人性化护理科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患者提升护理依从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管理;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内科是医院中收治患者患者人数最多且病情复杂的科室,患者人数的不断上升和现代人们对高质量护理服务工作的追求推动了我国内科护理服务工作的改革,在优质护理理念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取得的护理结局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性化护理注重并强调以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在护理过程中不断优化护理细节并强化护理技能,推动现代化护理服务工作的持续优化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人数限定为80例(纳选时间2018年10月-2020年3月),入选患者均就诊于我院内科,经随机数字法将入选者划分至对照组(常规护理,n=40)及观察组(人性化护理管理,n=40)内。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35~58岁,平均(47.69±5.22)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33~57岁,平均(47.74±5.17)岁。组间基础资料数据经SPSS23.0检验p>0.05,即数据可用于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检查指导、心理疏导和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并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咳嗽、咳痰及体温调整方式,测量患者的体温变化,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嘱咐患者充分休息。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措施开展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心理干预:内科患者病程通常较长,部分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状态下,使其出现消极情绪的风险上升,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对死亡严重的恐惧、焦虑感,进而导致其治疗依从性降低;除此之外,患者入院治疗费用较高,普通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因此患者可能会产生负担感,进而导致其心理状况日益恶化。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与其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了解其消极心理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后制定一对一心理辅导模式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心理负担。参考患者不同文化程度与家庭背景制定合理的健康宣教方案,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还需日常通过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部分焦虑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予以其抗焦虑药物,但需对药物用药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意外风险发生[1]。②饮食干预:内科患者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对食管组织造成损伤,日常选择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将牛奶、豆浆、鸡蛋、鱼类作为主食,同时注意多食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促使机体维生素维持在平衡状态,改善机体微环境,进而促进病灶吸收,加快治疗过程中恢复速度。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并选择合理的健康宣教方案,明确告知患者结核病发生原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告知患者任由疾病发展可能出现的严重危害,进而使患者能够主动及时接受治疗,预防病情恶化。详细解答患者疑问,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患者及家属均能正确对待疾病,提高后续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案开展中的依从性,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1.3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指标问卷(DLQI)进行综合评价,量表评价项目包括:心理(共11个条目)、生理(共5个条目)、社会活动(共8个条目)、疾病状况(共5个条目)。单条目均采用0~4分5级评分法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取得的数据均输入SPSS23.0系统内进行查证,百分比计数资料用%表示经X2检验,数据正负差计量用±s表示,数据用t检验,输出值<0.05即可表示数据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前DLQI量表各项目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14.55±2.16)分、生理(7.17±0.63)分、社会活动(10.82±1.15)分及疾病状况(9.15±0.8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SPSS23.0检验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心理(14.55±2.16)分、生理(7.17±0.63)分、社会活动(10.82±1.15)分及疾病状况(9.15±0.8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SPSS23.0检验p<0.05。究其原因首先为人性化护理实际护理措施开展过程中通过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进而避免患者消极心理情绪发生,降低生活质量项目中心理评分;而合理的饮食干预不但加快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疾病的恢复速度,还对患者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因此患者生理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自身感受,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社会能力,因此在多个方向展开人性化护理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2]。
综上所述,内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玉玲.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006(033):118.
[2]翟云霞, 陈广兰.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