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9期   作者:笪茂群
[导读] “慢性病”(简称“慢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类疾病
        笪茂群
        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3002

        【摘要】“慢性病”(简称“慢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类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危害严重等特点,慢病的发生大多数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属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能够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       社区慢性病    健康生活方式     
        【正文】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和缺陷,还包括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也改变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与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膳食不合理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越来越影响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体质。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慢性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不可变的个体因素(有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行为危险因素(长期抽烟、喝酒、低钾、低钙、高盐、高脂膳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和社会危险因素(有互相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其        他环境变量的非常复杂的混合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对于不断增加的生活方式病即慢性病,它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疾病等),都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迁延性、        很难治愈、危害健康、危害社会的特点,且患病率高,是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心血管系统疾病位于城市居民死因的前三位,社区居民中“三高”人员占比逐        年上升,年龄提前,成人男性吸烟率持续较高水平,人们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认识不足,膳食中谷类食物摄入少,动物类食物摄入增加,成人体育锻炼少,静        坐时间长,人群中超重肥胖增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们的身心健康。21世纪是一个崇尚科学、注重保健的养生时代,        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类的健康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需求,作为现代人应具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改善生活方式,因为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阻止慢性病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为社区居民做好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把预防工作深入到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各个领域中去,加强健康教育,注重行为干预,实现综合治理,改变卫生服务方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努力降低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
1.2方法
1.2.1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我们中心团队定期不定期下社区,为村民们举行了集体讲座、专题培训,召开会议,进行防病知识宣传,还发放健康资料、图片、示范操作,视频播放、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便于群众接受,易于形成健康行为,自觉不自觉地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科学护理。
1.2.2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的最好方式,形式多样,简单易行,我们应根据年龄、病情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跑步、步行、做各种体操、打球、打太极拳等,以不疲劳为度,达到增强体质。
1.2.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勤洗浴,勤换衣服,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吸烟、少饮酒。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1.2.4健康生活方式的途径
(1)合理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经常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控油限盐;油,25ml/天左右,盐;<6g/天。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保持餐具卫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保持健康体重。
(2)适量运动:不拘形式,持之以恒
(3)爱护环境,美化环境: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创造整洁、宁静的生活休养环境。饮食起居有规律,尽量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视不同情况对患者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进行积极有效沟通,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以此消除、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及致病的不良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5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我中心组织团队下社区,入户为居民建档案,做到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根据档案内容,测量、检查发现疾病与风险因素,及时记录、建立慢病卡,进行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劝他们戒烟、少喝酒;肥胖者减肥,多活动,做好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给予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如何控制体重,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保持心情开朗,配合治疗,由责任医生统一管理,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促进健康。
1.2.6加强卫生保健设施建设,实现卫生服务均等化,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按人们工作性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开展人群普查,特殊人群筛查,职业病体检,学生体检,疾病检查,健康体检,及时了解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存在的疾病和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及时指导,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规范用药,对存有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2.7以健康的态度和精神,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信息,以每年9月1日作为健康生活日,每年对学校、社区进行健康主题日宣传活动,不断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强化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学习健康知识,努力将健康知识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自觉行为。
2.结果
现将本人在卫生服务区范围内抽取服务区中45岁以上常住居民在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前后情况对比如下;


3.分析与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了许多改变,加上老年化的影响,我国慢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人们对慢病缺乏认识,不懂得慢病形成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忽视了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导致疾病。我们是基层卫生服务单位,尽管人员、技术、卫生设施等条件有限,但是在慢病防治和社区护理工作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干预后居民们生活方式、运动量和运动方式都发生了改变,60%左右的居民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以上,每周不少于4天。不少人不吸烟,少饮酒,相关知识知晓率达69.3%,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4.7%,有病及时就医,规范用药效果显著,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了解护理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健康管理水平。饮食注意多样化,粗杂粮,奶类、鱼类消耗量有所增加,控油限盐,肉类、动物内脏消耗减少,油煎、腌制食品少吃,提倡低脂、低盐、低糖饮食。人群中因个体差异较大强调个案化指导,随着人们知识以及态度改变,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健康管理水平。干预后,健康指数大大改变,药物依从性由58.6%提高到89%。
4.结论
要做好慢病防治工作,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以社区、家庭、病人为主,实现一级预防,二三级预防并重的策略,逐渐实现医院、社区(村卫生室)、家庭的综合管理体系。
(2)建立慢病和危险因素的监测系统,通过检查、询问、收集、整理,评估居民身体健康状况,慢病发展情况和存有的疾病危险因素,调整慢病的防治措施。
(3)创造促进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政府倡导,政策支持,领导关心,增强人们树立健康观念和积极参与意识,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
(4)慢病防治工作要长期坚持不懈。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全员参与,社会各部门的协调,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游凯;张游;赵红叶。365心脑血管网(社区护理)《2008年北京市顺义区成人慢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2009年10月)
2.陈瑜《老年人群合理膳食与慢性病预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年01期)
3.万会举《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当代医学》2011年26期)
4.李玉福 《在社区以合理膳食为主题实施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探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7期)
5.孙玉鳄《高血压病人的运动疗法》(《医学动态》2013年4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