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冯艳霞
[导读]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后期的学习及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操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化学实验可便于学生的理解及掌握
        冯艳霞
        天津市静海区运河学校        301600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后期的学习及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操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化学实验可便于学生的理解及掌握,趣味性化学实验是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奇巧的操作,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展开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趣味化学实验;应用探究

一、改变传统化学教学理念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学生在以往并未接触过化学知识,基础相对较差,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还是沿用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且只根据教材一板一眼的推进,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1]。例如,在对“制取氧气”这一课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直接只为学生展现实验结果的方式,应当对详细讲解利用双氧水以及二氧化锰等物质进行试验的过程,并鼓励学生参与操作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该课程的重点知识并铭记,该方式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合理利用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该事物产生浓烈的兴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习也是如此,因化学知识相对较为枯燥乏味,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采用趣味的化学实验来传授相应的知识点,让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2]。例如,在讲解“石灰水与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预习,并根据课程所需准备相应的化学材料,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之处。在此,可准备好烧杯、石灰水,石灰水的数量可因需而定,并鼓励学生一起参与实验。首先,教师可让学生先将预先准备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分量建议30毫升,然后将吸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吸管对着烧杯中的石灰水不断吹气,并观察石灰水所产生的变化,此时学生会有疑问,并未加入任何物质,为何石灰石会从无色透明变得愈发浑浊。在此,教师可对针对该实验结果展开分析,并告知学生相应的化学原理,因人们呼吸中会包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成分,而石灰水在接触到二氧化碳后,会转变为一种新的物质,那就是碳酸钙和水,该方式可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讲解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再往石灰水内吹气,然后又会出现一种新的化学现象,原本浑浊的石灰水又变为透明状态,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碳酸钙和水与二氧化碳会产生化学反应,并又转变为碳酸氢钙这种新型物质,该物质遇水可相融,从而才会让石灰水发生变化[3]。
三、采用趣味实验导入化学课程
        有趣的实验能够丰富课堂知识,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及效率。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可采用一些趣味性较强且与该课程有关联的化学实验,并以此为导入点保证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燃烧的手帕”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魅力以及神奇。

首先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个烧杯、一个手帕,并在烧杯中加入三分之二的酒精以及三分之一的水,在该准备工作完成后,可将手帕放至烧杯中,在确定手帕已经被浸湿后,需取出该手帕,并用火点燃,在此需注意的是,在取手帕时建议使用坩埚钳,因该器材具有耐火性加强、不易燃、难氧化的优势[5]。在燃烧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靠近实验台,使其能够观察得更加细致,等到火熄灭后,学生会看到手帕并没有任何变化,此时学生的心里会产生较多疑问点,并对化学知识产生探索欲望。教师可将为何手帕为何燃烧不起来的原理告诉学生,因酒精和水在燃烧时会逐步蒸发成气体,这种气体会降低酒精的浓度,以至于达不到酒精的着火点,从而手帕不会被烧坏。学生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并会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化学知识,进而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生活元素提升课堂趣味性
        化学知识本身就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此教师可紧紧抓住该优势,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生活化价值,促使学生对化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建立良好的化学观念。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技巧来提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来推动课程的进展,教师在旁起到辅助引导作用即可。例如在讲解“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制豆腐的实验,豆腐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但是学生却只知道是用黄豆做成的,其步骤及操作原理不够明了。此时教师可分为几个步骤教学,一先让学生浸泡黄豆,二在浸泡后需进行打碎作业,并将其中的杂质过滤掉,三,加入适量的食盐混合,然后放在桌面上静置,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制成豆腐。在该过程中学生会有较强的参与感,并对与营养物质相关的内容以及豆腐化学反应原理掌握透彻,从而可使化学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化。再如,在讲解“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日常家庭中厨房发生火灾时的视频,然后并将不同形式的灭火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在播放完成后,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提问,如“通过视频你们有没有发现不同灭火器的共同点?”“火苗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燃烧呢?”通过以上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验,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锻炼其探索与发现的精神。
        

结语:综上所述,若想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对趣味化学实验加强重视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展开教学工作。在实验中需适当加入与生活相关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有直观的感受,从而才能推动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杰利,韩立新,王艳芝. 基于北京中考改革新方案的初中化学教学尝试——开发与实施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4):53-55.
[2]孙玉凤.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初探——以“溶液的酸碱性”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9.
[3]宰高峰. 学会反思 锻炼思维 提升素养——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5(35):117.
[4]支兰,姚如富,夏建华. 蛋白质、糖类、油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与生物学科交叉渗透的探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03):124-126.
[5]吴雪连. 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0):17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