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同建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寨卢小学
朗读作为语言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核心能力之一。若学生的朗读能力日益精进,则理解文章更得心应手,且自我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甚至有助于激发写作兴趣。随着教学手段日益丰富,选择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根据素质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应认真落实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目的,贯彻朗读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改愈发深入,朗读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小学语文老师逐渐重视朗读教育,但根据走访调查得知,这种重视主要停留于思想,并未得到落实,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语言能力难以进步。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依然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朗读教学时长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朗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得到相应的教学时间分配。诸多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愿将课堂时间用于朗读,更倾向于对课文的讲解或者习题的训练,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拥有朗读教学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意识愈发淡薄。
(二)朗读教学手段单一
朗读教学与写作等内容相同,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度较高,但如果反复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朗读产生厌倦感,最终失去学习兴趣。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选材,经过调查得知,语文教师过于将目光落于教材内容,朗读材料全部来源于其中,从而导致学生对朗读失去积极性。此外,教师为提高授课效率,往往会要求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这一任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教学时间,但是忽略班级整体需求,失去公平性,两极分化现象会愈发严重。
(三)朗读评价缺乏指导意义
朗读评价作为朗读教学的收尾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会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短暂的朗读练习,但是针对学生朗读过程却并未给予有效评价,甚至仅仅用“还可以”“比较有感情”等敷衍了事的语言,未能针对学生地发音、语调、情感等具体方面提供有效指导,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到自身问题所在,也难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同时也无法得到教师的肯定,久而久之,朗读水平得不到提升,朗读兴趣也逐渐磨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强化朗读教学重视程度
转换教师思维,加大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方可真正让朗读与语文日常教学相融合。打破应试教育局限性,学习素质教育的优势以及思维,持续为教师灌输全新的教学观念,并监督教师落实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与学生共同朗读,互相促进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单节课时长为40分钟,教师应在备课阶段认真分析课文的难易程度,合理规划朗读时间,确保学生能有适当时间朗读,有机会将个人情感与文章相融合。例如《秋天的画》一文,因整篇文章简单易懂,则教师可提供适当的朗读时间,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并认真体会作者期望抒发的情感,利用个人朗读行为升华语文学习内容。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语文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目的,而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违背素质教育的初衷。现阶段,教师应摒弃上述行为,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获取朗读兴趣,焕发内心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为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第一,例如教师可定期开展表演活动,根据学生投票选择能够激发其兴趣的文章,并划分表演小组,分别选取文章片段进行3分钟表演,表演包括行为、朗读等多种内容,这种方式具有声情并茂地优势,而且通过表演真正了解文章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蕴藏的思想。第二,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创造某种特定的情景,共同担任课堂的主人。例如《观潮》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景象的视频,搭配纯音乐,令学生感觉到仿佛身处实地,进而思想和情感与文章逐渐产生共鸣,让学生爱上朗读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内容的课文,开展分角色朗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三) 重视积极引导
根据调查可知,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递,以灌输知识的过程为责任,并未认真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积极引导是带领学生通往正确发展道路的有效方式。首先,教师应了解到激励语言的重要性,小学生容易被教师的言行举止所感染,且极其信任教师,如果教师一味地否定学生的成果,则必然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下滑,因而需要通过艺术性评价间接指出学生的朗读缺陷,让学生诚恳地接受并积极改进,评价内容不但客观真实,而且应具有积极意义,带给学生温暖。例如学生朗读速度过快,教师可告知学生:“你对文章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但朗读是集体性活动,应与大家的朗读节奏保持一致”。如此以来,既让学生了解到个人不足,而且得到对文章熟悉的肯定,愿意主动纠正。甚至教师可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事先准备多种评价标准,例如针对学困生应以积极向上、努力、不放弃等内容为主,针对优等生应以再接再厉、切勿骄躁等内容为主,赏识发现学生的优点。 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新课改不断发展,朗读能力已成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之一。在素质教育盛行的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科学分配教学任务,提高效率, 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共同主导朗读活动,通过表演法、情境教学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最后予以积极性评价,确保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主动纠正错误。如此以来,通过多样性朗读教学手段,必然能够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