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传利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223200
摘要: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小学数学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受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他们大多数以具象思维为主导,面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难免会有些困难。因此,预习成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明确目标,发现问题,跟上教师上课节奏。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预习问题的反馈,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缓急,达到重难点突出,教学效果好的预期目标。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前游戏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方法对策
引言:目前,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预习是否应该进行还存在争议。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知识利用课堂完全足以讲解清楚,有的教师认为课前预习会导致学生压力增大,反而讨厌数学课堂。而我认为,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仅在小学数学中需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是在学生未来发展中所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是学生独立学习,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对学生意义极大。当然,课前预习也需要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深刻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可以“反客为主”,给学生展示空间
预习是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学习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步的重要渠道。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中,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探索新的知识,以自身能力探索未知事件,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通过预习,学生们对新知识有了概括的了解,将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融会贯通,对那些问题和疑问记在心里,在课堂上提出,这样比不预习而漫无目的的听课,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吃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抓不到重点,再加上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很容易漏听、漏记,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预习,则可以改变学生的被动局面,“反客为主”,在课堂上主动寻找自己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能够让学生顺着上节课的知识内容继续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扫除学习障碍,掌握以旧知识构建新知识的科学建构体系,拉近学生对新课堂学习的距离。很多学生由于在新知识接受和理解上存在困难,直接听讲很容易跟不上,陷入“听热闹”的尴尬境地。而通过预习,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简单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展示自己,同时将节省的时间用来重点思考新知识,及时强化记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3.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预习不仅仅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导入的时间,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正方体表面积”这一课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回家利用针线缝制一个简单的沙包,并且在缝制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1)表面积指的是什么?(2)正方体的表面积有几个面组成?(3)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4)在计算时有哪些特殊情况?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们的兴趣很高,将制作的沙包带到课堂上,教师节省导入时间,可以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对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有深刻地了解。通过对一些一般题目的处理,教师可以拿出无盖的正方体啊,让学生继续计算,找到特殊情况下,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方法对策
1.预习的三个阶段
在课前预习教学引导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实际情况作出指示,以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知识类型的预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习惯,为以后打好基础。
预习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要将下节课的教材内容通读一遍,对其中的知识点和例题有一定的了解,对那些不懂的内容做好记号,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问题。上课时重点听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教师没有讲到,可以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二阶段,要研究课后的习题,尝试将这些习题通过自己学习和研究知识解答出来,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的正确答案对照,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三阶段,要利用参考资料,将那些知识点的变式和探究了解清楚,学会灵活使用知识点。
2.课前预习的指导策略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课本内容,动手圈、画出重点知识,对那些概念性的定义和公式,要进行思考,理解其含义。通过用笔划线的方式,突出课本的重点,便于课堂学习。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内容,这也是预习的主要环节。低学段的学生可以通过细读,自我探究知识的内涵。高学段学生可以通过细读,将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效联系起来,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重难点内容,对于预习中的重难点和自己的疑惑,要及时的备注上思考过程和简要疑问,方便学生上课时及时回想起来。另外,由于学生基础和习惯不一,教师要找到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起点,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学生通过自己尝试习题演练,练习自主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既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新知识学习中的漏洞,又能够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总言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生当下成绩,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加强课前预习引导和训练意义重大,既能够减负增效,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安淑芳,后义青. 试析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C].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106-108.
[2]管妮,侯梦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前预习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2020(0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