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鑫
鞍钢教育培训中心(党校) 辽宁 鞍山 114031
摘要:结构化小组讨论是新形势下成人培训的一种创新型、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员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可以增强学员自主学习、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研讨后的研讨成果,对于现实工作的开展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字:结构化小组讨论 问题聚焦 研讨工具
一、结构化小组讨论及特点
(一)结构化小组讨论概述
结构化小组讨论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成人培训,是适应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和发挥学员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培训方式,遵循“以学员的需求为基础,以学员关注的问题为中心,以学员自身为主体”的现代成人培训理念。
所谓结构化小组讨论是指在培训过程中,将学员划分为若干小组,根据一个特定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由培训师按照提前设定的规则和流程,综合多种研讨工具及方法的运用,分阶段、多角度地进行分析与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互动式培训方法。
(二)结构化小组讨论的特点
1、学员角色的结构化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同,结构化小组讨论是学员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培训师主要负责流程设计及前期组织,其余环节由学员按照各自角色自我掌控。小组内部根据培训设计要选出催化师、发言人、记录人和组员四种身份。
2、教学形式的结构化
结构化小组讨论有规范的研讨流程,采用分步骤的教学方式。第一步,进行课程导入。由培训师向学员介绍研讨的概念、意义、工具等;第二步,组织分组与组内角色分工;第三步,交流发言;第四步,总结提升。培训师根据学员表现、专业知识等方面对学员研讨及成果进行点评。
3、课程逻辑的的结构化
在课程设计上,结构化小组讨论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聚焦问题,步步推进,不断深入,最终提出可操作性、有效的解决对策。
4、工具使用的结构化。在结构化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应用一些管理工具和方法,这些被称为研讨工具。常用的研讨工具有头脑风暴法、团队列名法、鱼骨图原因分析法、SWOT分析法、SMART原则、四副眼镜法等。
二、结构化小组讨论在教学中的准备与效果呈现
结构化小组讨论有着规范的培训流程,既不封闭也不放任,需要培训师有着精准的设计和临场把控能力。
(一)课前准备
根据培训人群的职业特点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讨主题和研讨流程的设计。根据学员人数进行前期分组安排,一般以每组8-10人为宜。将桌椅摆放成适合研讨的圆桌型,提前为每组准备好白板、大白纸、白板笔等。
(二)研讨过程
1.明确组内分工
每组推选出一名催化师,负责组织组内研讨并控制研讨进度;一名记录员,负责将组内成员的观点记录到大白纸或者白板上;一名发言人,在每阶段研讨过后将研讨成果向其他组进行展示和汇报。
2.确定研讨主题
每组催化师根据本组组员最关注的问题,民主聚焦确定研究主题。如在国企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的教学实践中,某组确定的研讨主题为“党员队伍素质提升问题”。
3.围绕主题组织研讨
围绕主题进行问题、原因、对策建议的三段式研讨。
第一步,澄清问题、摆出现状。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5分钟,组内采用头脑风暴法,围绕主题,列举出目前的困境及问题,小组成员自由发言,只追求数量,不做评论,记录员负责要点记录。如“目前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主要表现有:“党性意识淡薄、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等”。
第二步,问题聚焦、抓主要问题。对于类似观点组内先进行合并,然后采用团队列名法。遵循的流程为:自己想——得知议题后,小组成员各自思考;轮流说——让所有成员把所有意见讲出来;大家议——小组成员对每一条意见进行讨论,进一步澄清解释;投票选——所有成员根据自己认为重要和准确的程度从全组列出的意见中选出若干条,全组把分数相加,得分最多的前三项即被认为小组的意见。如“党员理论素质差;缺少激励机制,不主动学习;党支部活动吸引力不强”。
第三步,聚焦核心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一个核心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的所有可能原因,进行各要素的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层次因果关系。一般采用鱼骨图原因分析法。具体步骤为:填写鱼头;画出大骨,填写大要因;画出中骨、小骨,填写中小要因;用特殊符号标识重要因素。如围绕“党员理论素质差”这个核心问题,列出主骨“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党员教育缺少方法;组织生活创新意识不强”等,小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无顶层设计”等。
第四步,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根据问题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遵循SMART原则,。“S”代表明确具体的;“M”代表可测量、可量化的;“A”代表能够实现的;“R”代表符合实际的;“T”代表有一定的时间限度的。按照SMART原则,可以保证对策的可操作性。如针对“党员教育缺少方法”可采用“1.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2.举办每日一题活动;开展拓展训练提高党组织凝聚力;3.采用党员知识竞赛答题活动;4.参观主题教育展馆;5.劳模现身说法”等。
第五步,全班汇报交流。每组的发言人根据组内三轮的研讨,向其他组进行展示与交流,其余各组可采用“四副眼镜法”对该组的研讨成果进行点评。“四副眼镜法”代表了四种思维状态和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 “万花筒”代表,以乐观积极的视角,正面肯定别人的观点;“墨镜”代表,看问题冷静和严肃,意味着小心和谨慎地表达反对意见和质疑,可提出补充和完善建议;“望远镜”代表,视眼高远,总揽全局,让当事人从全局的高度,发展战略的眼光思考问题,如上级组织部门的视角,表达分析问题的准确性;“放大镜”代表,视角放大,扩大基础层面,让当事人以执行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是否具有操作性,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表达出分析问题的真实性。
4.培训师点评
培训师对各组整个研讨过程中及具有代表性的学员的表现进行点评,将每组观点进行提炼总结,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可以进行高度概括和提升,引导学员继续思考和反思,也可教会学员研讨的操作步骤,供学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根据工作需求也可采用此类方法。
三、结构化小组讨论的优势与反思
(一)教学优势
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结构化小组讨论有明显的优势:
1.以问题为导向,研讨成果具有实用性。组内确定的研讨主题都是各组民主选择的,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共性问题。通过大家集体的智慧,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深入交流,群策群力,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2.保证平等发言,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组内成员是平等的为全组贡献智慧,讨论中彼此尊重激发了每位组员的使命感,大家都有充分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避免了个别学员的“一言堂”。
3.打破固有模式,激发学员思维的发散性。人的惯性思维都是综合性和垂直的。虽然思考速度很快,但是很难把问题分析的全面客观,结构化小组讨论最大的优势就是克服这种定势,极大地激发了学员自身的潜能,受他人的启发,不断完善自身的认识。
(二)课程反思
1.班型人数要有限制。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小班教学,人数不宜过多,否则培训师没办法准确掌握各组研讨中的亮点,不利于最后总结点评。
2.前期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如果是工作内容一致的学员可选择具体的与其工作相关性较大的研讨主题;若是职业比较广泛,可选择比较宏观的研讨课题。
3.培训师控场要具有灵活性。对于不够活跃的小组,培训师要有充分调动的能力。
作者简介:
郑鑫,1989年生,女,汉,辽宁省辽阳市,鞍钢集团教育培训中心(党校),硕士,讲师,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