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周小赛
[导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生物教学中,
        周小赛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陵水中学   572400
        摘要: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占有同等的地位。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文浅谈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困境,以及解决这些困境的对策,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教学;城镇生物教学;教学策略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占有同等的地位。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实情况是,有一些学生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熟记于心,实验操作却不知从何下手。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正是实验教学应完成的首要任务,这说明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困境。因此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并寻求解决策略是当前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困境
    1.课时紧张,挤压实验教学课时
        新课标规定,高中生物每一个模块为36个课时。而很多数的学校高一和高二生物课是每周2个课时,一个学期下来大概是42个课时。在这42个课时里,扣除期中、期末测试、分析讲解试卷、节假日放假等占用的时间,实际剩下的时间就不足36个课时了。那么在这有限的课时时间里,教师既要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又要安排章节练习和测试,这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数不变和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师只能有两个选择:缩减知识教学的课时,或者缩减实验教学的课时。而事实上,教师为了应试教育一般都会选择后者。
        2.设备缺乏,难于支持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必须依靠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支撑,实验室的条件会制约实验教学的开设。而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配备根本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如显微镜、放大镜等数量缺少,这会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鉴定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装置,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高压灭菌锅和恒温培养箱等,这些装置学校没有配备,目前根本无法开设。有一些化学药品在市面上难于购买,如甲基氯和吡罗红。有一些药品比较昂贵,学校财政对于这方面的投入是有限的,造成教师只能以“看”实验录象替代“做”实验,只能纸上谈兵。
        3.教师对待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新课标虽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目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要求,但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这种观念还是存在的。有些教师和学生注重的只是知识层面,往往把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忽略了。因此很多“做”实验就变成了 “讲”实验和“看”实验,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实验相关内容在考试中就能获得高分;或者即使是做实验,那也是倾向于考试的内容,而非考试内容就忽略了。
        4.学生实验操作基础能力薄弱
        高一的学生,来自于各个农村学校。而他们在初中阶段,由于学校缺乏实验设备,生物教师非本专业的教师,生物学科是会考科目不受重视等原因,因此很多学生在实验这一方面几乎处于空白。比如显微镜的各个结构都没有认识清楚,目镜和物镜都不知道如何区别,实验过程中,不知道如何下手等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一要开展实验课,就必须从最基础的下手,这样一来,花费的时间很多,而且成功率不高。而高中的课时有限,因此很多教师就会选择“讲实验”或者是“看视频录像实验”来代替。


        5.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单一
        实验教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反馈手段,它可以支配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策略,因此实验教学评价成为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而所有的评价方式中,笔试是教师们最青睐的方式,因为它简便、省时,而且能够与高考接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评价方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结果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它不能检测出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以及对待实验的态度。学生只要死记硬背与考试相关的实验内容就能获得很高的分数。因此,很多学生就产生误解:与其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做实验,不如把做实验的时间花费在背实验上,还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学生们在这种思想下进行实验,效果当然不能提高。
        二、提高生物课堂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
        1.适当增加课时数
        新课改虽然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做了全新的要求,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物教学课时数依然没有增加,这必然会导致实验课时数的缩减,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他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学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课时数或者开设课外实践课。
        2.开设可以开设的实验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3]。因此生物实验室的设备等就会制约生物实验教学的开设。在一些仪器、药品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就地取材、创造条件,开设好能够开设的每一节实验课,不能因为个别实验不能开展就把所有的实验弃之不顾。
        3.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受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点不足,认为实验教学可有可无,只要把实验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学生死记硬背也能考高分。因此,要想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既要重视知识积累的过程,也要重视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主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性、和谐性的发展过程。所以,实验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4.注重实验教学过程
        在平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往往出现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现象。实际上,在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了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2]。这些是理论教学替代不了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实验过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正确结果不是检测它的唯一证据,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个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去,能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5.改变教学评价机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也需加以改革,评价内容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合理[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学生的交流合作态度等,尽量避免只有笔试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应该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能够改进教学品质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上[4],重视实验程序和方法,而非只注重实验的结果。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才能真真正正的落实三维目标。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地区、教师与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去做实验,喜欢上实验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