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泰安第十九中学 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近两年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进和深入开展,也让学校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渐渐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作除了分数之外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教师,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在平时的工作中,改进教学策略,努力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还要拥有与课本知识相匹配的思维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中同样应该改进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引言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比起相对简单的初中化学,高中化学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明显的增加,更为复杂且难以掌握和理解,学习难度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 很难理清不同章节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而且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其实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许多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即将讨论的主题。
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有化学认知过程属性以及化学结果属性两部分组成。
化学认知的过程属性是指学生在遇见具体的事物的时候,能够通过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的化学思维和化学知识对该事物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一属性的重点在于学生在遇见某事物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仔细观察,并对其中涉及到化学知识的部分提出问题,并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尝试得出问题的结论,还可以用专业的知识对该事物将来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预估。
化学结果属性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和课本知识的辅助下积累下来的对于公式、概念、化学现象的理解机具有明显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和化学学科价值观。这一属性侧重于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特有的化学知识体系。并且形成和别的同学协同合作的习惯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比起应试教育下过度关心学生的化学成绩,素质教育前提下的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则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壁垒,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存在的意义则由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现在的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虽然教学内容依旧是课本中的概念、定理以及公式,但是却需要学生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观点。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化学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学习化学中很多基础的问题,进而形成更加适合自己学习的化学思维,而这个过程也是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具体结果的最终体现。
三、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理清学生学习思路
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高中化学科目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重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时候灵活的运用各种概念,提高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形成清晰的思考问题的思路。按照高中化学课本的内容,可以将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于基础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对课本中涉及到的不同物质的名称、属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规律向学生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讲授,着重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化学内容,为后两个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阶段,化学公式计算、基础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这一阶段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做题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把前一阶段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化,通过实际的习题和实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化学知识解决课本中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化学实验。第三阶段,学生能够用课本中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结合生活实例,深入解读教学内容
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案例都和化学规律息息相关,也为教师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化学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在课本概念和例题结束之后,趁热打铁,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比如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中第三章。这一章以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为例子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其中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向同学们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所包含的一些基础性的有机化合物,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拥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项目 就是让学生自己酿造米酒,教师可以通过课下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且对实验结果以及产生结果的原因和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进行分析。通过这种生活实力的引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教学内容。
(三)归纳总结化学规律,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因为对化学规律不了解,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将化学课本中的化学规律和问题实际联系在一起,用化学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对不同的化学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比如这两年非常热门的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于化学学习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还是以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例,这一章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很多有机化合物,教师应该对每一种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让学生形成课堂笔记,然后在章节结束后进行复习串讲的,在黑板上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一章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不同有机物和与之相关的概念之间的关联,要是和学生一起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四)适当结合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具有很强实际操作性的学科。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恰当的方式,就可以很容易的培养出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这也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课本实验要求,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并和学生一起用课本中的知识点来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用化学的思维方式和化学概念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
(五)引入化学历史案例,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价值观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用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化学学科的发展筑牢了根基。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化学历史案例,通过对化学史中名人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事迹的同时对科学家们产生无限的崇敬,潜移默化的形成化学学科的价值观。
结束语
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充分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结合生活案例和化学实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中的化学原理和概念,形成科学的化学思维能力,并能够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化学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进行探究和解答,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以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 2019.
[2] 游文韬.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6):198.
[3] 郑华芳.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 000(018):149-150.
[4] 毛媚. 高中化学教学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分析[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11):P.1-1.
作者简介:张明(1981.4-),男,汉,山东省肥城市,中小学一级,学历 大学,单位:泰安第十九中学 ,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