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湿地保护工作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22期   作者:马 彬
[导读] 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环境系统之一,
        马 彬
        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环境系统之一,能够分解一些污染环境的物质,并对周围环境起到净化作用。在我国的生态文明保护工作中,保护湿地系统,既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和维护环境完整性的必要需求。这是因为湿地系统不但是生物界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为众多的动、植物等提供生长条件,也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能为我国的一些产业发展提供原生材料,例如植物或者动物药材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以使我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必要提高湿地系统的保护工作力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本章首先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保护工作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在生态文明视域下,促进湿地系统管理业务进展的有效措施,以此供各界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并将更多的重视度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以保护环境、高效率运用资源为目标,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
        就当前湿地保护现状来看,很多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所以相关的保护部门必须加强与湿地保护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健全力度,培养人民对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推动湿地的保护工作进程,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保护湿地环境的重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文明发展后的一个新的阶段所建立的一种新的意识,是适应社会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能够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简单说来,生态文明是在工业产业出现后的思维,在工业生产期间,由于对环境进行破坏,严重地阻碍了人们的经济发展,因此,目前必须通过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促进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根据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自然准则,而收获的物质与精神经验的总和,是人类为保护和构建绿色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经济成就、精神成就和制度成就的集成,是涵盖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1]。
        (二)保护湿地环境的重要性
        湿地作为自由环境中的一个部分,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储水区域,能够自成一个环境系统,作为各种生物植物等生存的环境。湿地系统具有肾脏的美称,能够储存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生物的成长提供淡水资源。再加上由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规范的发展模式的破坏,以及我国人口现状和资源使用现状需求,极其缺乏淡水资源。保护湿地系统,利用好湿地系统的淡水储存功能,能够使人对于淡水的需求得到一定的保障。其次,由于湿地是许多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保护湿地资源就相当于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为生物和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为我国生物植物基因的研究提供素材。最后,湿地系统本身具有调节功能,能够美化生态环境,清新空气。通过吸收空气中过多的粉尘颗粒和有害气体,使空气能够得到换新,更加清新,促进湿地系统生物共存,并美化周围环境。做好湿地环境的保护工作,维护我国资源环境完整性,使我国的生态资源能够在保护的情况下得到可持续发展[2]。
        二、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湿地保护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人们保护意识不足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发展的道路上,通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增长,但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并留下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导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在为治理环境这一工作投发能大量和资金和精力。新世纪的到来,通过转变发展思想,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提升。

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人们的思想意识始终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企业或者社会群体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重视度不高,仍在为赚取个人经济收益,而对环境进行破坏。在湿地环境中,人们只注重实体的经济价值,忽略了对湿地环境的保护。例如,一些重污染的工厂将污水排放到湿地中;一些餐饮企业在实际环境中大量捕捉动植物,导致实际系统受到破坏。
        (二)相关保护制度不够齐全
        由于我国认识的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时间尚短,因此,在环境保护上所做的政策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湿地环境等保护上,缺乏经验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使环境保护法中对于分类环境保护的相关条例有所欠缺,这不利于对一些特殊地形的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修复。并由于相关制度的欠缺原因,还存在着很多对于湿地系统进行破坏行为得不到及时管控,放纵了一部分人的破坏心理,最终导致湿地系统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3]。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促进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国民生态文明保护意识
        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上的一些运动都需要运用到人的参与,把社会环境,你生存环境的变化也是通过人的活动而改变的。因此,环境保护不可以缺少人的参与,配备了促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效率更高,要求全体国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去。生态文明视域下,有必要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宣传活动,使国民能够认识到湿地系统的重要性,并了解如果对实体系统等资源环境进行破坏会对人的生活造成的影响,通过联系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国民本身利益损害,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使人人参与实际环境的保护中心。例如,环境保护宣传部门应当定时开展环境保护相关话题的活动、巡回演讲等,并制作生态环境利益和损害对比海报,通过日常对国民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的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使国民自主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去。
        (二)完善相关湿地保护制度
        我国是法治的国家,任何有利的活动都应该得到法律的支持,以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湿地系统的保护,应当具有法律强制性保护效果。例如,制定相关法律,严格惩治一些对湿地环境进行破坏的企业和个人。对于将污水排放到湿地环境中的工厂,利用法律及警告,严重者应该按照法律对其法人进行处分,并通过罚款或者资金去进行湿地环境的治理和修复[4]。
        (三)拥有专业的湿地修复和治理部门
        由于湿地环境的性质,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的接触到湿地环境,并对湿地环境的治理和修复了解度不高,在进行湿地的修复和治理工作上,如果使用普通的工作人员,参考一般的环境治理方式,可能会降低对湿地的修复和治理力度。因此应该建立专业的湿地保护和治理部门,并引入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使他们能够运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更加有效率地保护湿地系统。例如,成立湿地环境科研部门,结合科研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使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既能实现湿地的修复和治理,又能促进我国对于湿地环境中的动植物信息的研究和了解。
        四、结语
        总得来说,生态环境影响着我国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对湿地环境的保护能够反映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做好湿地环境的保护,有必要做到精准,有质量,为以后以及其他环境的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苑.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气环境保护的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 (04):7.
[2]王方怡,张玮尹,兰思仁. 生态文明视野下农林类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v.38(03):9-13.
[3]王彦君,肖沁霖,肖黎明. 生态文明视域下旅游创新研究进展——基于国内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 林业经济, 2020,(05).
[4]张晓霞,顾光海.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