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予馨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现如今互联网+大浪潮下,以微传播媒介为平台,注重体验随心的微旅游逐渐兴起。微旅游的出现有可能盘活正处在活态发展困境中的传统村落。本文以湖南首批传统村落上甘棠村为例,尝试以发展微旅游产品的形式为传统村落走出困境寻找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微旅游 传统村落 上甘棠村
以微博、微信等媒体和技术的兴起和普及为标志,一个新的微时代已悄然来临。人们不再盲目追求大广全的生活方式,转而投向小精美的圈子,在微表情、微评论、微生活、微电影等小微世界里发现小确幸,表达微感慨。微时代里,一个不同于传统旅游、观光旅游的微旅游模式渐次兴起。拒绝喧嚣繁杂、强调个性化、注重体验感的微旅游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初心不谋而合,一个是向往时光静谧,岁月静好走走停停式的旅游模式,一个是静守千年的古村落上甘棠,二者的结合会演化出一个怎样的画面是非常期待的事情。
一、微旅游概念
目前学界对于微旅游尚无明确定义。微旅游一词首次出现是在新闻媒体上,2011年《新民晚报》发表了沈敏岚的文章中提到了,微旅游就是指短小的旅行,随时可以出发,不需要太多的行装,不需要长时间精心计划和刻意安排;胡海胜、熊丽蓉、曹诗图等人从不同角度对微旅游特征进行了描述,将其与其他一般旅游形式区分开来,认为微旅游是一场无需精心策划,轻装出行,说走就走,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获取攻略的旅游,具有微主体、微时间、微空间、微体验的特征。学者王乃举构建了微旅游结构。
环境静谧、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传统村落恰好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短暂逃离都市生活的心理需求。寻一处美景、品二两清茶、觅一弯山风,给疲惫的自己短暂的放个小假,回归自我,同时也给正逐渐没落、失声的传统村落带去几分活力与色彩,既满足了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又为传统村落旅游扶贫提供了路径。
二、上甘棠村发展现状及问题
上甘棠村是湖南目前发现年代最久远的千年传统村落之一(仅次于道县乐福堂龙村),位于永州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距桂林125公里,阳朔86公里,江永县南与江华瑶族自治县、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相接,北邻道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依山伴水,左右以将军山、昂山为“左青龙”、“右白虎”,屏风聚气,前有龟山和西山为近案、远案,村前谢沐河玉带绕村而过,蓄势涤污,枕山、环水、面屏、负阴抱阳,符合上甘棠村人的族宗、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所提倡的风水术。
上甘棠村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上甘棠村旅游资源丰富,物质旅游资源有古建筑群(门楼4座,历代古民居200多栋),文昌阁(南宋),石板路(嘉靖)、汉代桥、步瀛桥(乾隆年间)、天然石亭月陂亭、寿萱亭、忠厚祠(乾隆),绵延宋元明清四代的摩崖石刻以及1200多年前的古驿道、古驿站、防洪墙等。 非物质旅游资源有经儒、道、佛三家思想熏陶的宗法文化,有融合苗、瑶文化的民俗文化,有秉承千年的耕读传家的耕读文化,有先辈传承下来的忠孝廉节文化等。远山环抱、近水如黛的自然风光,千年经营,古色古香的人居环境,耕读为本、修身“内圣”的文化传承,让这座千年的小村在历经千年历史风雨后也依然生机无限。
在旅游发展的浪潮中,上甘棠村凭借自身的独特底蕴吸引了不少目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传统村落本身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也阻碍了其健康生态发展。
1、文化自信不足,村落文化传承保护意识不够。
在滚滚而来的现代文化面前,传统村落文化总会处于劣势,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被长年居于斯长于斯的居民所忽略,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去深挖自身文化资源,盲从于其他外地元素,拿来即用,破坏了自身文化特色。
2、经济落后,发展动力不足。
深处内地,经济发展落后,单纯的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村落的生产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落中多为老人小孩,空心化严重。旅游景区的开发也与当地居民的利益收入无关,大部分收入归开发公司所有,村民积极性不高且有怨言。
3、规划不完善,旅游开发缺乏特色。
缺乏正确的传统村落顶层设计,村落旅游开发规划盲目粗显,引进的外来旅游开发公司仅仅建设了几个仿傣族的门楼和收票处,只顾自己营业创收,没有顾及村落的维护和长久性发展。且公司开发设计的旅游项目与其他景区毫无二致,缺乏本村特色,也难以激发游客兴趣和消费。
4、建筑多年失修,人为破坏严重。因年代久远,加之村落里很多建筑多为木质和砖瓦结构,老村许多房屋或被荒弃,残破老旧,或被居民盲目修葺,破坏了村落整体风貌。政府在建设新农村时缺乏有效指引和合理规划,一边大展拳脚拆古,一边又轰轰烈烈造古,村落气脉被破坏。
三、上甘棠村发展微旅游的对策
1、政府管理层面
政府管理层应提高文化自信,强化村落文化保护意识,有效利用新媒价微传播网络(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网红直播)等传播宣传村落特色,宣传发动村民参与到微传播过程中来,维护和弘扬上甘棠村村落文化。另外在规划设计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上甘棠村村落肌理保护,微开发重维护,避免村落气脉撕裂。
2、村落居民层面
村落居民才是整个村落精神之魂,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村落建设开发的再完善,也是座废墟,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需要居民的参与和投入。居民们深挖村落历史文化内涵,以分红或入股的形式,加入到村落旅游开发中,利用微剧场、微视频等多种方式表达当地历史传说、古建筑特点等,利用空置农田建设观光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体验农业,结合村落地形地貌特色研发微旅游产品,活态传承传统文化技艺。
3、企业层面
严格按照政府规划意见,企业经营者按照政府规划精神,结合上甘棠村风水民俗文化、忠孝廉节文化,深挖内涵,利用互联网+微传播网络,生产销售文化休闲、文化养生类、文化寻根等系列微旅游产品,保护村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完整性。
总之,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同时活态保护传统村落,采用小而微的微旅游模式不失为一个有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