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城市规划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胡恒
[导读] 摘要: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的融入,可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融入区域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等内容,增强设计的个性化特征,凸显城市内涵,在营造良好生存空间的同时,深化城市的感官印象。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摘要: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的融入,可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融入区域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等内容,增强设计的个性化特征,凸显城市内涵,在营造良好生存空间的同时,深化城市的感官印象。同时地域性设计的实现,也可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规划;地域性设计;城市内涵;
        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彰显地域自身的独特性特征。在城市规划中,如果能够将这些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可在提升规划设计水平的同时,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丰富提供助力。
        1地域文化概述
        地域文化的形式与区域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民俗民风等有密切联系,在历史发展中,区域特点不同,形成的地域文化也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性的出现则是凸显区域独特性、个性化特征,树立良好区域形象的关键要素。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良好融入,可做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从而增大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传承和传播文化。
        2城市规划地域性设计的重要性
        2.1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我国很多地域因自身条件而具备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这些文化的融入,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并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景景观,成为城市独特性、地标性的建筑。如北京,提起北京最先想起的就是故宫、天坛这些历史性的建筑,既是北京最为重要的景观,也是北京文化的传承。这足以说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地域文化的融入为城市设计注入新的灵魂和活力,在凸显城市特色,树立城市形象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增加城市吸引力
        城市吸引力不单单指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美观性、基础设施的完善性,独特的人文文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为此,我国在近几年逐渐加大对城市旅游业的重视,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往各处浏览不同的风景文化,感受不同城市的魅力所在。地域文化的融入将城市蕴含的文化底蕴及历史事迹以不同形式在建筑、环境、设施等方面展现出来,并随着经济的进步,不断变化呈现效果,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深入了解城市内涵,感受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而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喜爱度,吸引更多游客的驻足。
        2.3地域文化保护
        城市建设需要良好的创新和想象力,而想象的基础和来源与地理资源和城市文化有直接关系。要想改进城市规划设计质量,凸显城市个性化和独特性特征,就需对现有资源、文化展开深入剖析,充分利用到不同区域内,通过标识、公共设施、造型结构等多方面加以展现,拉大与其他城市的区别,构建独具一格的城市形象。同时,这也是实现地域文化保护,避免文化盗用的有效措施。
        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
        城市规划中融入地域性设计内容可改善城市设计水平,丰富设计内涵。地域性设计的精准融入便于城市开展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减少环境破坏及污染问题的产生,做到人、城市、自然生态间的协调发展。
        3.1深入研究和挖掘城市地域文化
        地域性设计的前提条件就是对城市地域文化和特征实行深入探究和挖掘,找出其中独特之处,并将其与现代发展形势作对比,利用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完成地域文化与城市规划设计的融合,以突显城市个性化特征,增强城市的观赏性。
        比如苗族,是我国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在现今发展中,仍保留着传统文化风俗和习惯,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在对苗族所处城市开展规划设计时,可深入挖掘苗族的发展历史,了解其独特的民俗习惯,并对极具代表性的资源加以提炼,以符号等多种方式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彰显设计效果。如银角、鼓楼与建筑的融合,既可增强建筑的美观性,还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整体艺术效果。不过地域特色的挖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探索,最终挑选出有用的资源为城市规划助力,以适应时代需求。


        3.2增大空间利用率,实现文化底蕴与地理信息的整合利用
        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融入还需要设计人员对城市现有空间加以科学利用,给予地域文化更多的展示空间,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在现今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城市空间被建筑大量占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如果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能对空间进行科学划分与调整,很容易形成杂乱无章的效果,这就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混乱性,破坏城市景观的审美性,不仅会增加视觉疲劳,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为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率先考虑城市空间科学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在空间科学划分后,就应对现有地域资源及文化加以整合与利用。对规划好的空间实行填充和完善,营造极具特色的建筑景观。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应对城市现有空间划分情况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对空间所处区域的资源特点予以了解和提炼,参照现代化发展需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起来,增大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达到文化传承目标。
        比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等问题,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绝不能为拓展城市空间而盲目拆除文化遗址,应该依托于文化遗址来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空间,做到现代与传统的高度融合。如在修复文化遗址的过程中,可在周边建设与之呼应的现代化文化活动场所或设施,完善城市的形象,树立良好的文化品牌。
        其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融入需要做好资源文化的整合。如在城市空间上可能存在某一条特色的街道,较好地保留了传统的风格风貌。那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就可以在建筑风格上有效契合这条古老街道,打造极具历史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
        3.3生态设计
        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虽然可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为人们生存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还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而地域性设计的融入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地域性设计中很多地域文化的融入都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紧密联系,将其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可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构建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在保证城市规划设计质量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生存要求。在生态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有:
        一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已经是我国现今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建设发展的重要思想理念。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落实的较晚,体系不完善,导致生态环境与现今发展不成正比,污染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及要求,减少不良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
        二是落实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目标。如今,城市规划设计中,自然元素的融入多是通过植树造林、景观园林建设为主的,虽然这些区域的规划,可加强人与自然间的联系,但对于协同发展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日后的调整中,应在深化人们思想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开展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污染、破坏问题的产生,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
        4结语
        希望上文论述,可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注重地域性设计的融入,做好生态设计,将文化底蕴与地理信息整合,全面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促进现代城市的长远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娜,胡宇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
        [2]刘靖.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的构建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8)
        [3]王海军.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探究[J].地产,2019(15)
        [4]王薇.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9,000(023)
        [5]姚远.试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J].房地产导刊,2019,000(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