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润物无声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张璐
[导读]

张璐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兰村乡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39-01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积极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实施背景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育人的重要功能。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普遍不强,行为习惯不规范。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主要目标
        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特色的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积极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做法
        (一)以精神建设为核心 
        1.编写校园读本,全员学习
        学校组织编写《校园文化读本》,定期组织师生学习,让“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功成才”的办学理念、“诚信立身,自信成事”的校训、“和谐有序,昂扬向上”的校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的教风、“勤学,好问,善思,苦练”的学风,师生入目、入耳、入心,实践“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模式。
        2.充分利用各处场地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的宣传窗口,图书室、阅览室、校园广播、少先队干部和报纸的作用,宣传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教育观。
        3.渗透精神
        设计校徽,然后通过唱国歌、升国旗、穿校服等方式,促进办学理念的发展。 
        4.精心设计。
        学校的统一规划是根据教育的功能而设计的。教学楼走道、教室、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文化宣传牌随处可见,让学生可以时时刻刻受到这些文化的熏陶。学校里的每一条路都是一条文化走廊。每一面墙都有育人的功能。每个公共场所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5.评优争章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评选出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发挥他们的模范、领导和骨干作用。               
        (二)制度文化建设
        1.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十分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并进行了学校管理体制的系统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培训、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财务管理、岗位考核、领导班听课评课等综合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编制,理顺层次、规范化、程序化,并根据。
        2.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科学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广泛地收集学生的意见,师生共同讨论,建立一系列的校园规范和规章制度。


如“在校学生行为规范”、“课堂行为常规”、“礼仪规范”、“学生安全管理条例”、“紧急疏散计划”、“健康管理条例”、“校外活动安全”等。由于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学校结合标准化实践,实现协调管理体系。这一过程规范化、有效化,为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整体设计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1.科学规划,环境育人。
        上级部门投资约404万元,建成一栋新教学楼12间教室,一间音乐室,一间劳技室,一间广播室,两间会议室,十三间办公室。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科学构建了各个室。环境建设整洁有序,自然和谐、建筑和谐统一,人文与环境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呼应。
        2.绿化美化,文化交融。
        种植桂花、银杏、樟树等植物。树上挂着树木的卡片,树上有简单的介绍、学名、别名、生态习性和维护类。教师和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陶冶情操,塑造品格。
        (四)活动文化建设
        1.要注重各类活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
        通过组织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发扬个人优势和展示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2.通过各类纪念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纪念性重大节日(如劳动节、母亲节、国庆节、元旦等),利用演讲、朗诵和文艺节目比赛,开展爱党、爱国、爱学、爱学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高尚品质。
        四、条件保障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校园文化的领导者是校长。校长要有强烈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识,理性思考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
        (二)资金保障是前题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没有资金,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是捕风捉影。
        (三)科学规划是良方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制定具体的建设规划,否则将达不到校园文化的良好教育效果。
        五、成效及推广
        (一)教学方式正在迈向新的一步。
        校园文化从无形到有形,从精神到物质,教师和学生潜移默化,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生更勤劳,团结,学生懂得感恩,养成了更多的好习惯;老师更敬业、尽责、勤奋。班级作风,良好的教学作风,优良的学校精神,全校一派新景象。
        (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在2017年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我校科学成绩排名全县第二名。在2017年县课改样板校验收中成绩显著。
        (三)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文化的和风细雨,润物细物声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体会与思考
        (一)每个学校都应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一旦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其影响就必须是深远的、稳定的,这将推动学校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学生的成长并非完全来自课堂。
        特别是特色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比拟的。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建设具有时代特色和特色的校园文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