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关键问题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6期   作者:陈晨
[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陈晨
        榆北煤业榆林信息化运维分公司? 陕西 710000

        摘要:在信息时代下,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迈入了全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智慧矿山阶段。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国内煤矿企业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不利于智慧矿山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

引言:国家在发展战略规划中指出我国必须坚持工业化发展道路,而煤炭作为工业发展的必备资源,煤炭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工业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建议煤炭企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依据总体规划,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国内煤矿企业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了解后得知,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差异显著,且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缺少统一的规划
        部分煤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总体规划的制定,企业内部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无法集中力量做好智慧矿山的信息化建设。以某煤矿企业为例:该企业由于缺少整体规划,致使各部门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时,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交换和共享局面无法形成,最终导致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功能单一,可操作性差,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浪费大量资源的同时,所取得工作效果与预期不符。
(二)信息化监管制度不完善
        为促进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的构建,多数煤矿企业均成立了信息系统监管部门,但由于培训管理体系和制度的缺失,致使信息监管部门的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无法及时监督和记录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情况。同时,在系统构建完成后,缺少培训和推广机制,使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受到了不良影响。此外,各项规章制度的缺失,导致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在煤矿企业各部门的推广难度大大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标准化系统缺少正确的认识,故不愿使用系统。
(三)信息资源和系统集成问题
        煤矿企业所建设的信息化标准化系统,软件开发商、软件技术、编码规则以及数据描述等方面差异显著,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问题会随之出现,从而影响智慧矿山系统的建设效果。此外,大型煤矿企业下设多个子公司,且这些公司较为分散,矿井管理范围广泛,这对于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传输而言可谓是严峻的考验。总而言之,煤矿企业所构建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联通效果较差,最终引发了信息资源和系统集成方面的问题。
(四)智能技术应用情况不佳
        矿井作业危险系数较高,且作业范围十分广泛,为保证作业的安全,煤矿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采集井下的各类数据,然后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由于井下作业环境相对复杂,故数据采集难度偏高。煤矿企业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感知设备和传感网络的建设,达成预期的目的。现阶段,国内仅有少数煤矿企业完成传感网络的建设,而大多数企业的传感网络建设则遥遥无期。
        标准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属于先决条件,信息化和标准化是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有助于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问题的解决。要求煤矿企业将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过程作为依据,完成信息化标准化的构建,以此来指导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在做好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后,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1]。
二、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一)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的构成和环境
        1.标准化系统概念
        标准化系统是经过长时间发展而形成的概念,与事物发展规律相吻合。

在发展过程中,首先产生了标准概念,然后在标准不断累积之后,演变为集多个特定功能于一体的标准体系概念,这就是标准化概念的形成过程。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主体的影响,在时间的作用下,这些影响因素会被标准化过程概念所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功能和结构的整体。
        2.标准化系统的特点
        系统所具备的特点,如下所述:
        (1)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和资源交换,是标准化系统的重要功能,故系统具备开放性的特点。
        (2)复杂性。相较于其他领域的标准化系统,智慧矿山标准化系统的标准化内容较多,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数据格式和信息技术等。虽然这些内容均存在于系统之中,但由于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导致系统复杂程度提高,故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3)动态性。标准化系统需要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必然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的形成属于动态性的过程,在外界标准或主体需求发生改变后,标准需要发生改变;第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同样要与时俱进,系统建设需要与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现状相吻合。
        3.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的构成要素
        在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中,要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煤矿企业在构建系统时,必须保证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在分析后得知,系统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体要素、资源要素。与此同时,信息化标准化系统还要将目标作为导向,只有在系统目标确定之后,才能对盲目性建设现象进行规避,并节省系统构建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
        主体要素是指系统构建过程中,影响标准化系统行为的主体,比如:煤矿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和政府部门等,除这些主体外,软件开发商对标准化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化标准化系统构建目标为促进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而软件开放商作为构建系统的主体,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的建设,需要各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在监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标准,从而为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除主体要素之外,资源要素尤为关键。资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人才、设施设备和资金,资源配置的充足与否,与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构建效率和质量密切相关,建议政府部门与煤矿企业共同努力,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以满足系统的建设需求。
(二)系统建设要点
        国内智慧矿山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组织、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需要以标准为指导。煤矿企业在构建信息化标准化系统时,应该对以下方面的要点进行强调:(1)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煤炭企业可以与其他主体进行合作,共同进行顶层规划,同时,还要结合智慧城市和智慧林业的发展情况,完成智慧化标准的制定。(2)顶层设计和关键标准先行。在顶层规划完成后,煤矿企业应紧跟其规划步伐,确定关键标准和路径,使标准体系得到补充;(3)选择标准宣贯和落地策略。煤矿企业可以选择子公司作为试点,通过实践检验标准的运行效果;(4)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目标导向。
结论: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逐渐由数字化阶段迈向智慧矿山阶段,但智慧矿山信息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信息化建设标准。信息化标准化系统作为改善信息化建设现状重要途径,煤矿企业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在理解智慧矿山信息化标准化系统概念、特点的基础上,以构成要素和建设要点为切入点,解决标准化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促进我国智慧矿山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枫.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智慧矿山中的应用——评《智慧矿山技术》[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40(05):164.
[2]谭章禄,马营营,郝旭光,等.智慧矿山标准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9,47(03):27-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