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路径探寻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李万民
[导读] 阅读教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师需要建立起生成性阅读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来自课堂和学生的反馈,抓住时机进行阅读调度,使学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机会,为进一步的教学调整作铺垫。文章从启动质疑阅读、抓住追问时机、关注文本留白、捕捉反馈信息等四个维度探讨生成资源科学利用的路径与实施。

李万民    德州市陵城区宋家镇黄集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12
【摘要】阅读教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师需要建立起生成性阅读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来自课堂和学生的反馈,抓住时机进行阅读调度,使学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机会,为进一步的教学调整作铺垫。文章从启动质疑阅读、抓住追问时机、关注文本留白、捕捉反馈信息等四个维度探讨生成资源科学利用的路径与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路径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10-01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需要发挥教学设计和调度的作用,合理利用教学生成路径展开教学实施,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启动质疑阅读,建立生成基础
        质疑性阅读设计时,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更多提示和要求,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阅读启迪,自然进入质疑阅读环节,并利用质疑问题展示阅读感知,建立生成基础。教师为学生设计质疑性阅读任务,为学生提供自我感知体验的机会。从学生问题思考的角度出发,质疑性阅读设计提出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学生能够从更深的角度思考,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才能使阅读更有价值。
        如教学《月是故乡明》,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了作者的基本情况,梳理总结了课文的主要特点,然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提问式阅读:月亮为什么是明的故乡?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观点的?进行质疑性阅读,以质疑的形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准备将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为合作讨论提供话题资源。学生接受阅读任务后,开始深入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作者开始就亮明自己的观点,说每一个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见过很多地方的月亮,从美丽角度来看,都是美妙绝伦的,为什么还是忘不掉故乡的小月亮呢?
        二、抓住追问时机,促进生成进程
        为激活学生阅读思维,教师要学会适时追问,让学生展开深度思考。教师根据阅读进程展开追问设计,紧紧抓住学生学习思维,其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深度思考,通过对比分析,逐渐厘清阅读路线,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启动深度思维,在更深入探究中形成崭新阅读认知。教师及时追问,给课堂带来更多生成契机,学生表现各异,为教师推开教学创造条件。
        比如《草船借箭》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课文内容,对其中的情节进行梳理,对核心人物展开重点解析。如分析周瑜这个形象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其展开评价,学生大多认为周瑜太过小肚鸡肠,不应对诸葛亮持嫉妒心理,教师及时追问:周瑜也是智慧过人的人,在他看来没有人会比他更聪明,而且身居要职,产生这样骄傲心理不是很正常吗?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对周瑜心理展开具体分析,找到其表现的合理性。为激发学生阅读思维,教师继续追问:《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重点要表现的人物是诸葛亮,如果没有周瑜做陪衬,如何才能凸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宽宏大量呢?学生再次进入热议阶段,大多有顿悟的感觉。



        三、关注课文留白,丰富生成域界
        阅读教学中要面临留白的问题,一个是文本创作有留白;一个是课堂教学中也有留白,教师要合理运用这些留白内容,对学生展开对应教学调度,让学生在关注留白的过程中,逐渐进入文本核心,形成崭新阅读认知。在文本阅读时,也有这样的留白内容,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提示和指导,让学生在留白思考讨论中形成阅读认知。学生在文本解读时,常常关注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命运的走向,这无疑重要教学契机。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可以从这些角度展开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教师为学生布设了留白探索任务,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促进生成的诞生。从学生阅读发现情况能够察觉,学生阅读思维已经顺利如轨,对留白的发现和分析是比较到位的。文本解读本身呼唤发现,只有不断发现和不断感知,才能实现阅读成长。
        如《军神》教学时,教师在文本梳理阅读提示时,为学生设计了留白探索任务:课文开头部分设计极为巧妙,留下很多悬念,找出其存在,说说作者设计意图。学生开始阅读文本,自发展开讨论,对所谓的留白展开深入探究。课堂展示环节,有学生从设计悬念角度展开解读,刘伯承将军开头对医生撒谎了,这是一个悬念。他接受手术前不用麻药,又出现一个悬念。在手术结束后,医生询问时,刘伯承将军却说在数刀数,这无疑给读者带来更多心灵的震撼。这些内容都需要读者自己去领悟,显示作者设计的精巧性。
        四、捕捉反馈信息,形成生成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调度和调整,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收集教学信息时,要有细致的洞察力,关注学生的表现,获取丰富的教学生成信息,根据学生的阅读感知体验进行教学安排,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面对文本内容,学生的理解呈现出差异,这就是个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如《跳水》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展开自由阅读,并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开始自由发言。有学生说,这位船长的做法太粗暴了,难道他真的会对自己的孩子开枪吗?也有学生认为,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是不得已的做法,孩子也一定会理解的。教师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教学发动: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种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学生围绕话题展开了热议。在辩论中,学生逐渐达成共识,船长是在救孩子。教师对学生个性阅读认知进行专业点评,并从自身角度给出诠释:孩子是船长的儿子,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最担心的当然是他,因为情况紧急,他没有更好的办法救孩子,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是根据学生阅读个性表现作出的决定,体现的当然是生成应用意识。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追问学生,促使学生展开即时思考,从而成功地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文本留白,探索更多的未知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组织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的阅读反馈信息,形成更多的帮助支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韩佰玲.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才智,2017,(04):118.
[2]张继青.关于语文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 (12):259.
[3]谭鑫之.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引发与处理[J].教学与管理,2019,(20):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