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聂宏亮
[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有了明确的要求。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独立性的自主学习能够主动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有助于他们对课程的深入了解。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索。

聂宏亮    云南省保山市实验中学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有了明确的要求。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独立性的自主学习能够主动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有助于他们对课程的深入了解。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11-0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学习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在地理教学中的需要,开展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的研究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逐步的形成地理学习的思维和意识,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研究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地理学习能力逐渐的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会让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的高效。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素质教育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高中地理是学生在接受高中教育过程中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当下,国家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地理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良好的应试技能,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在进行地理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要降低对教师讲解的依赖,尝试通过独立学习和思考来掌握地理知识。
        (二)社会发展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发生了改变
        高中地理与生活实际的相关性较强,不论是出国出差时的时差计算还是夏秋季节台风的成因分析都是地理应用于生活的具体体现。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意义不只在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更在于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指导生活实践。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和谐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如认知方式的差异、兴趣、学习心境和教学情境等。我们教育者需要努力构建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班级分组、小团队互帮互助学习,引导学生良性竞争。同时,教师应做到努力尊重和关心学生,构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平等和谐关系。



        (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者的个体需要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教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程度反映出对于课程价值的认识,并会受到报考学校有关专业的考试科目以及向往的职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将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引入地理课程,如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地位及国际争端的地理背景,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保护等,我国的国土整治、经济区划、对外开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其相关的自然地理原理,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
        只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应多讲解,引导学生多总结地理学习的规律,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做习题训练时,应多分析和归纳,并从中总结出答题规律,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应有效利用地图,从多角度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多与学生互动,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观点,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做好知识点的有机整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时,要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前,及时回想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将知识再现,使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有效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探讨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使用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将地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将新旧知识融合到一个知识体系当中,使自己的知识形成一个纵向的体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时能有理论依据,能借助之前积累的学习经验向着更高层次前进。知识点之间本身就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寻到这种联系,从而成功实现对于原有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補充。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会寻找新旧知识的关系,从而将其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
        结语
        作为教师,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引导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很关键。我们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是被动接收的填鸭式教学。
参考文献:
[1]董雪梅.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维[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67.
[2]许树辉,李玉钧,陈炎林.新课标高中人文地理概念解析的思维导向——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为例[J].地理教育,2020(09):4-7.
[3]赵玉凤.高中地理学科如何做好高考考前复习的思路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