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杨凌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给进行中的工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使工程设施受损,而且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不符合我国的发展战略,没有做到可持续化发展,所以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为施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  广西南宁  530028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给进行中的工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使工程设施受损,而且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不符合我国的发展战略,没有做到可持续化发展,所以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为施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地质灾害;安全管理措施;工程质量
        一、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进行信息交换时缺少标准的平台
        这一问题的体现不单单是各软件之间缺乏关联,在软硬件系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兼容性问题,这就导致了管理者在获取相关工程的管理信息时会比较困难。比如说,针对目前的IT系统来说,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个项目的参与者会相对分散,也没有考虑到业主对于该工程的实际要求。
        1.2缺少综合性的软件进行管理
        虽然目前针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IT软件比较多,但是大部分现有的IT软件其功能较为单一,一般多用于进行某一特定方面的分析,而软件之间的关联却非常少,这样就会使很多地质灾害的项目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很多软件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软件之间缺少一种可以实现相互融合尧相互转换的软件或者系统,工程中的每一个分段也都缺少连通性,导致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非常低。
        1.3管理缺少标准化的程序
        想要对地质灾害进行系统性的管理最关键的还是项目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由于不同的负责人其工作经历也大不相同,最后总结的工作经验也会是千差万别。在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时,相关的管理人员会根据已总结的经验以及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管理。由此可见,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者的相关管理经验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整个项目的进展而言也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同样也会在协调工作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扰。
        1.4风险评估机制不够成熟
        风险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心尤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很多发达国家对于风险管理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还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和成熟的风险管理的机制。而我国对于风险的管理还属于初步发展的阶段,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也还不成熟。而风险管理是整个工程进展是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越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可以促进预测尧控制以及预防潜在的风险,最终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管理对策
        2.1准备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2.1.1前期工作。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每一种灾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于一些严重的地质灾害,它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没有治理价值。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之前,必须站在足够的高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形势的优先性。同时,还必须对处理项目进行系统评估,评估所需的财务状况。社会效益、技术水平以及治理的必要性,还要全面的对项目进行评估和论证,将审查体系进行系统的优化,合理并严格地对治理项目进行筛选。在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一般会将工作的重心集中在对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成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操作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及审查。以上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1.2施工准备。强化审查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部分,同时将一些评估的重点针对其可靠性运用于该阶段工程的勘查结果中。

考察单位需要列出详细的勘查结果的各个环节图件,并根据图件标明详细得且完整的说明文字,勘查结果一定要达到我国制定的各类规程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勘查结果的基础工作包括工程概算编制和评价地质灾害治理效果等。勘查结果直接影响治理工程技术方案质量控制,以及最终效益评估准确性的确定。在执行各种各项活动时,勘查单位的操作是否规范,流程是否合理,都需要严格的审查,如部分原材料的收集、现场勘察、勘察大纲的制定及相关结构处理等,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和评价的内容,以及评审结果等,都是编制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部作品的总体内容都有相应的差异。工程勘察时,判断其成果和质量的标准主要是有关勘察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有关任务,勘察成果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2.2强化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主要由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承担,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将极大地影响防治工程的完成。因此,项目经理监督施工人员积极参加当地政府举办的职业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完成政府培养施工人员专业能力的目标,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首先,施工人员入职前,由项目经理组织其到培训管理基地进行一周左右的培训,其一,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措施要点和安全注意要点等。以工程施工措施要点为例,施工人员先对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解,明白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所对应的施工措施分别为什么,如滑坡灾害的对应措施应为疏干排水、阻滑支挡、改良滑带等;泥石流灾害的对应措施应为以胖排导为主,以栏挡、防护等为辅等。其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存在的危险源的辨别。辨别先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如未能及时对灾害类型进行准确判断等进行;再按照事故类型,如高空坠落,触电,倒塌等进行。其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工程管理者以向培训人员讲述以往施工人员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实例为例,对了解安全操作对于施工人员以及企业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其次,在入职后,监督施工人参加工程管理者定期举办的理论考试,在考试分数公示后,组织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施工人员进行下一阶段的理论的培训学习,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能力。工程管理者通过强化对施工人员入职前与入职后的培训,有利于从根本上确保工程的质量。
        2.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健全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必须在完善施工企业、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施工人员及施工责任心强,并取得良好效果。施工企业应当合理制定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效果。并加强内部人员管理,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加强施工质量安全检查,促使全体施工人员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提高自身施工技能。此外,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定期检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严禁出现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敷衍了事的情况,进而有效推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效益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我国的地质灾害治理效果依然不尽人意,同时也给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所以我国也应创新性的使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建设,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能够尽可能的较少,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韩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7.
        [2]杨祥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及质控途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3):45-46.
        [3]王晓江.浅析地质灾害现状与治理工程施工安全对策[J].珠江水运,2018(17):91-92.
        作者简介:
        杨凌(1981.05.08—),男,广西武鸣,壮族,在职研究生,水、工、环地质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