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下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江添祥 李煌成
[导读] 摘要:矿山开采以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为主,属于生态影响型行业,其特点是环境影响时间长,在矿山开采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可持续性影响。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矿山开采以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为主,属于生态影响型行业,其特点是环境影响时间长,在矿山开采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可持续性影响。露天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其采区内地形地貌也随之发生变化;地下开采则会造成地面沉陷和地表植被扰动,植被破坏面积大。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问题一直以来都在矿山实际开采过程中备受关注,但要想对其进行治理,难度非常大。本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下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从而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矿山环境;保护;治理
        1矿山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破坏和影响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由于矿井疏干排水,导致大面积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破坏矿区水均衡系统,使原来用井泉或地表水作为工农业供水的厂矿、村庄和城镇发生水荒。(2)占据和损坏大量的土地。一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粉尘,会破坏当地耕地的成分,影响耕地的功能;二是尾矿堆积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三是矿山的地下开采也会造成周围土地的下沉。(3)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性,导致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矿业生产的正常开展,甚至成为局部不稳定因素。(4)破坏地形地貌景观。一是矿山开采会破坏矿山表面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二是矿山开采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结构,造成矿山表面错综复杂,高低不平;三是矿山开采产生的大量废渣随意堆放,破坏了当地的地貌景观。
        2生态文明建设下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
        2.1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在矿山环境的保护及治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矿业发展这样的大型工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进行管控,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为矿山的开采与保护提供更明确的规定;完善环境保护的奖罚制度,每年都树立对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的矿业企业典型,起到榜样作用,并且对表现优秀的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支持。矿业的开采需要政府的扶持,这是关系到企业利益的问题。完善《矿山保护法》与《环境保护法》,树立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相关部门对于矿山的监管力度,对于矿山的调查与审核不能只是流于形式的审核,需要落实到工作实处,才能切实促进矿山环境的保护及治理。矿山开采需要许可证,许可证的发放要更加严谨,考虑该企业在之前的项目工作中是否把环境保护视为己任,是否做到保护矿山环境的要求,都要纳入综合的考察之中。在后期的监督中也不能松懈,面对不达标的企业需要及时处罚与强制整治,屡教不改的企业可以强行收回矿山开采许可证。
        2.2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矿山开采活动,严格执行设计留设相应的边坡角、台阶的帮坡角和台阶、边坡高度,露天采矿剥采产生的渣土,严禁随意堆放,需要全部堆放至排土场,并防止排土场失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措施,主要有对地质灾害点设置监测点,加强巡查、警示等;先期主要以全面监测为主,根据监测结果对危险区域加密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及时对变形严重区域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露天开采对矿区地形地貌破坏影响程度严重,采矿结束后难以将露天采场恢复至原始地貌,治理方案设计尽量将该区地形地貌恢复后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2.3积极探索新机制,多元化筹集治理资金
        筹集资金的渠道一般包括国家、社会和企业三种。国家渠道,主要是国家财政出资。社会渠道,主要是调动社会多元资金参与投入。

企业渠道,新建和现有矿山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矿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治理。对废弃矿山治理,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资金,要确定“谁治理、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建立以治理受益单位筹集资金为主,其它投资为补充的市场投资机制,调动社会资金投入综合治理废弃矿山工程的积极性。
        2.3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进行统一化管理,政府部门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矿山环境保护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较为完善的责任制度,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当地环境治理规划及目标。环境治理的同时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及评估机制,对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保证能够将为整体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实施较为完善的监督制度及管理制度,将程序及责任明确到位,将效率不断提高,加强依法监督,不断加强现场巡查力度,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及严肃性。
        2.4不断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及宣传
        必须大力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加强公众服务意识,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将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落实到位,不断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及知识培训,将矿山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优化及创新,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实际技术水平,对治理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保证社会良好风气的不断形成。鼓励公众不断参与,对周边居民进行相关法规及环保知识的普及,保证相关权利及义务能够清晰明确。开展群众举报渠道,依法履行公民环境保护环境义务,不断通过各种形式让公众参与其中,听取公众意见,进行群众监督,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实行民主决策。宣传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关准则让公众及采矿人进行学习,将其责任及义务进一步明确到位,将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情况进一步落实,加强矿山企业管理人员环保观念,不断将企业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及技能加强,营造良好的企业环保氛围。
        2.5研究与开发新技术
        矿山地质环境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其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中,且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容易在矿山单位开发开采时受到破坏和污染,给保护和治理增加了极大的难度。而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有相应的保护与管理技术,才能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有效进行。因此,矿山地质环境相关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研制出更多的先进技术,使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应加大科技投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研究机构投身相关研究,以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革新换代。同时还应根据各地区地质条件的不一性,在各个地区的工程中,树立施工模范,从而为其它治理施工提供经验与借鉴。最后还可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并以其为基础,实现自我创新。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不仅可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使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变得容易实施;还可使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变得更标准化、专业化,从而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与治理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矿山开采活动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刻不容缓需要实行的政策与方案,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需要国家提供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与制度保障,这是矿山保护的基础要求;需要社会各界进行公开监督,将矿业活动进行公开化、透明化;需要矿山开采部门与开采公司进行自身的管理与完善,提升矿山产业的经济效益与专业化能力,从根本上进行矿山的保护与治理,确立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各项要求与治理方案落到实处;充分考虑经济新常态的内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综合发展,将生态文明与矿山开采融为一体,增强矿业的活力与未来。
        参考文献:
        [1]矿山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技术分析[J].郭小锋.科学技术创新.2020(10)
        [2]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J].左灿,王洪水.世界有色金属.20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