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吴昊一 梁健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制造业企业凭借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只是挤进了世界制造大国之列,而非强国。
        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辽宁省  11014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制造业企业凭借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只是挤进了世界制造大国之列,而非强国。目前制造业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各个领域之间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转型升级的机遇。在国际市场中如何发展壮大自己,一直是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企业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产品结构调整,设备优化更迭,营销模式创新等,更要注重的是管理方法上的创新。精益思维就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精益思维去指导企业的精益生产,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也能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精益生产;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则需要通过提高企业生产力改善管理水平。目前出现的精益生产管理为企业管理提供着新理念,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水平,符合经济发展需求。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应用精益生产管理,从而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1精益生产在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1.1精益生产能够推动制造企业管理制度快速完善和积累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的时间越长,底蕴越深厚,后期管理创新效果就越好,管理创新的能力以及持久性就越来越高。精益生产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加快在管理制度上的积累、创新、完善和发展的进程。因为精益生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标准化,在现场推行标准化作业,有效防止人为误操作,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生产过程中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参与企业管理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为企业制度管理的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企业的精益生产活动,能够让所有员工意识到精益生产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能够采用正确的态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精益生产打造成企业的一张文化名片,从而利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通过对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历程剖析,采用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积累管理创新制度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这种手段对于管理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叠加作用,因此在实际中需要重点落实。
        1.2增强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精益生产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同时它还代表一种管理思维体系的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益生产要求企业对于产品的生产现场、人员架构以及组织架构不断进行调整,以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内部发展的需要,这是架构创新。二是在管理中使用精益工具,同时采用精益生产的方法进行流程管控,这是管理创新。三是整个生产流程制定标准的作业体系,每一步都有符合规范的标准要求和管控重点,这是人员技能培养和制度创新。四是生产计划根据客户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采用拉链式生产的方式,尽可能减少企业库存,即需即供,只在需要的时候,按照所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物料采购也同理),从而更好的满足生产和市场需要。同时以市场需求为研发重点,采用定制的生产模式,这是生产应对体系的创新。这些基于精益生产模式的管理创新,经过长期的巩固和实践,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精益生产,并最终实现企业在管理上的重大创新。对于管理层来说,有句话叫做:要什么考什么。即企业要推动什么,就必须评估什么。精益生产也不例外,它的绩效评估指标由于与企业总体目标直接相关,所以它更加注重整个团队的绩效评估,尽量淡化个人的绩效评估。精益生产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绩效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针对企业管理的创新成果评价。
        2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2.1基于整理构建生产要素信息化管理体系
        所谓“整理”,狭义上就是将生产现场的要素合理区分、正确摆放,做到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制造企业生产要素众多,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要素信息,就必须构建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管理基础,这也是有效践行精益生产的基石所在。一旦信息化管理体系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生产计划的随意性和粗放型。在具体策略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基础要素信息和数据的管理,例如物料、人员、资金、仓储、流程等,通过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IMS)实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另一方面要做好阶段性的信息化处理工作,例如某一个零件从进料到加工、从产出到存储的不同阶段,都要完善物料清单和生产工艺的相关数据。此外,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人员、物料、产品等关联数据的收集,确保责任到位,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追踪。
        2.2基于整顿提高企业人员主人翁管理意识
        所谓“整顿”,就是在生产现场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通过对“人的管理”实现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提升,进而作用于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就精益生产而言,主人翁管理意识的形成无法自发完成,需要不同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内容、要求、流程等,有针对性地对人员进行赋予。因此,整顿的内容除了现场人员、物资之外,还要整顿学习氛围、生产氛围,为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提供较好的上升渠道,例如员工有创新意见、方案被采纳时,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同时,在整顿环节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确保所有员工保持步伐一致,适应精益生产方式。
        2.3基于标准建立精细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
        精益生产的主要特征是“精细化”,根据“丰田管理法”早期的实践来看,将一个工种或工艺流程细分成若干个紧凑的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库存负担、销售冗余的现象。相应体现生产管理中要做到精细化,关键在于“标准化”的构建,产品在标准上达到统一,可以大幅减少沟通依赖。据此,可以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地在供应链上谋求标准化建设,这一过程可以利用现有的计划经济、便利地开展,在业内构建标准化数据库,实现各阶层、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
        2.4基于人员素养建立健全企业的文化制度
        从直观上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出现的相互推诿、扯皮、拖沓等问题,与其他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人治”现象并无本质区别。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视“裙带关系”“人情关系”,而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比较多,容易形成所谓的“圈子文化”,当一些管理者或员工出现操作违规、生产问题时,管理者出于情感考虑并不会做出过于严厉的批评,通常采用的是经济处罚方式,仅仅对应个人,无法在整个生产管理体系内形成警示作用。根据精益生产管理宗旨,人本主义并非放任主义,要调动员工遵守制度、恪守职业道德,就必须建立健全精益生产文化制度,将人治转化成制度至上,打破利益网、关系网的束缚,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到精益生产的管理中来,只有奖罚分明,才能真正激活基层员工的责任感与创造力,实现从下向上的精益生产推进动力。
        3结语
        精益生产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强调流程改进以及制度创新,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及时调整生产,追求库存的高效率运转;利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尊重企业员工,并且更加重视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因此,精益生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模式,可供制造业企业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许静.浅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管理法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19(28):124.
        [2]孙延雪.探讨业财融合在企业成本精益化管理中的应用[J].纳税,2019,13(22):138.
        [3]胡万花.标准化作业在企业精益生产中运用[J].价值工程,2018,37(20):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