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张瑞
[导读]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并就有效情境的创设进行探究。

张瑞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四小学  陕西  榆林  7184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并就有效情境的创设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72-01

        引言: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学科,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秉持问题情境创设的各项原则,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努力探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保障问题情境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只有具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提升问题情境的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小学生好奇心理较强,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有创造性,带给学生新鲜感,这样才能使学生长时间对问题情境充满兴趣。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
        (二)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普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秉持趣味性原则。在问题情境中融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这样才能使问题情境更具吸引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这是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的内在动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而不是一味的感到枯燥。
        (三)教育性原则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因此教育性原则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性原则,这是问题情境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导致问题情境丧失教育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以教育性原则为基础,在确保教育性原则的基础上再考虑创造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故事对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提升问题情境的故事性,使故事情境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可以更好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活跃,更具趣味性。比如,在讲解“0”这个数字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有一只小熊和爸爸一起到田间掰玉米,最初,小熊学着爸爸的样子掰玉米,但是在小熊看见田间的苹果时,便放下玉米去摘桃子,然后又看见田间的西瓜又大又圆,于是小熊便又放下苹果去摘西瓜。最后小熊看见一只蝴蝶在田间飞舞,他又放下了西瓜去追蝴蝶,结果却没有追上蝴蝶。最后小熊的爸爸掰了很多的玉米,但是小熊却什么都没有,只能空手而归。结合这个小故事,教师向学生提问:“小熊最后拿到玉米了吗?拿到苹果了吗?拿到西瓜了吗?”学生回答:“没有!”于是教师便引出“0”这一数字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容易理解“0”这一知识点,而且还会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同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小游戏融入其中,创设出游戏化的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更具吸引力,同时也实现了寓教于乐。以分数相关的知识教学为例,分数相关知识更加抽象难懂,因此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以结合游戏来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指导怎样表示1个西瓜吗?学生纷纷伸出1根手指,并表示1根手指代表1个西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和认可,然后继续提问:“那么怎么表示半个西瓜呢?”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会出现差异,有的学生会用另一只手挡住半个手指,有的学生会直接将手指弯曲。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引出分数这一概念:“同学们都会用手指来表示半个西瓜,那么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半个西瓜呢?”进而引出分数的概念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并且以游戏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能启发学生努力探究,并且可以将抽象的分数知识以更加直观和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启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为了充分发挥出问题情境的作用和效果,教师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秉持创造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及教育性原则,充分利用小故事以及小游戏等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升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双剑.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及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杨颖瑄.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