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救援人员培训中新技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李亚洲
[导读] 摘要:灾后救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援人员的能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应急救援总队  新疆  830000
        摘要:灾后救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援人员的能力。由于方式和技术原因,之前的训练效果不佳,导致救援任务未能顺利完成。提高训练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进行训练,但这种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不可能真正模拟地下灾害。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矿井应急救援训练系统,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弊端。
        关键词:矿山救援;人员培训;新技术
        引言
        矿山救护主要用以矿井水害、瓦斯以及火灾等灾害救援,然而现实中由于受专业人才队伍、高精度装备匮乏、灾害评估、实战演练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矿山救护在灾害救援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甚至导致在救援过程中发生救护队员伤亡事故。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业不断出现,各类灾害事也展现出新的特点,矿山应急救援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形势之下,传统的应急救援培训工作必然面临改革。只有与时俱进,坚持科技强队,提高消应急救援的能力,才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1当前矿山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问题剖析
        矿山救护是整个矿井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救援队员的战斗力直接影响矿山事故救援工作成败。近些年来矿山救护工作朝向综合化发展,不仅需要承担救助矿山灾害任务还担负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灾害救援,传统的矿山灾害处理措施已不能较好适应应急灾害救援以及防控需求。现阶段矿山应急救援中存在如作战综合素质下降,实战训练匮乏,事故应急处理有待提升,指挥决策水平不高,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有待创新,新的矿山应急设备、技术推广应用普及率低,现场应急救援临阵指挥能力有待提升,应急救援时时有队员出现伤亡,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是应急资金投入量不足、实战演练不足,未推动实训演练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以及规范化进行,应急救援工作在跨专业、跨地区应急救援实战能力需要提升。在应急救援理论、战术等方面开展的技术交流、经验交流等较少,未能主动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应用于应急救援工作中,导致应急救援作战能力不能显著提升。
        2矿山救援人员培训中新技术的应用
        2.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计算机系统,采用多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技术,包括图形技术、仿真、感官技术、人工智能等。,创造了一个具有多种感知功能的近乎真实的虚拟环境。用于山地救援和(1)机器设备。急救设施包括氧气呼吸器、自动氧气装置、煤气表等。将应急设施模型定位在虚拟场景中,使与会者直观、全面地了解设备和装置的使用情况,对具体情况下的工具和装置的操作进行控制和审查,使与会者能够更好地控制救援设备的操作、放置、使用、使用说明、故障类型。(2)模拟技术操作的常规练习。按照矿山应急救援相关规定的要求,设置模拟实际救援过程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场景中本地运用获得的知识,利用获得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改善对陷入困境者的救助。(3)操作灾害教育模拟。在采矿方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洪水等灾害的主要原因往往导致重大事故,造成重大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雷紧急救援系统可以通过向培训人员展示灾害的主要原因、症状的预先报告、防备、防备和救援措施以及人员救援方法,模拟真实类型的灾害。通过这种方式,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合作开展救援工作,以及如何提高整体救援能力。
        2.2大数据技术
        在应急救援队伍内部,对人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应急救援工作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强度也较大,需要实时的管理好基层人员的思想状况。但是对于应急救援队伍而言,内部人流性较大,每年都会有新入伍以及退伍的战士,人员的调整在应急救援内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也给人员管理造成了困难。因此在进行人员管理时,融入大数据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大数据可以建立模型,及时的评估人员在工作时的执勤情况、体能情况、绩效情况,根据大数据所制定出的评估内容再给出相应的提高建议。

其次利用大数据建立从执勤、站岗到训练的全套管理,及时的了解内部应急救援员的活动信息,并对信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掌握应急救援员工作的实际动态,了解应急救援员训练的生活以及思想状况,省去了往常一系列的步骤。除此之外对在获取大部分数据的过程中,都是在应急救援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所获得的,也减少了应急救援员心理上的负担,从而使得数据最终转变的信息更加的真实。
        2.3人工智能技术
        当井下出现瓦斯、水害等灾害时,不仅会造成巷道、各类设备损坏,同时会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产生。传统的灾区环境侦查是通过应急救援队员携带呼吸器进入灾区现场侦查,从而获取现场实际灾害资料。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井下灾区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对灾区现场环境取样监测、分析。采用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数融合处理并对灾害情况进行智能评估分析,通过布置在灾害现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对灾害现场进行持续的监测,分析现场环境,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应急救援方案,从而降低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3提升矿山救援人员培训能力的完善措施
        3.1加强救援心理培训
        以灾害救援为基础,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建设,在救援之后,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救援人员心理上的风险是潜在的,但是也是不能忽视的,在救援之前,良好的心理建设有助于救援人员解决救援中的突发难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促使救援工作的成功。在救援之后,救援人员经历了救援过程中的高压,心理状况很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人的生命安全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心理上的伤害可能会使一个人承受巨大的痛苦。因此,救援人员心理健康的风险,也应该进行一定的管理,减少其对参与救援人员的影响。
        3.2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
        矿山救援工作往往存在着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如果救护队员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救援的过程中往往是十分危险的。保证救援队员的体力,是对被困人员的生命负责,也是对救援人员的生命负责。
        3.3加强救援预备方案的制订培训
        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对不同救援情况下会面对的风险进行预设,并分析得到方向性的解决方案。这一项的实施是确保救援工作成功的前提,将不同情况下可以预见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这可以作为救援人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材料,提高救援人员对于灾害的整体认识。指导性的方案可以为实施救援的人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加在危险状况下逃生的可能。
        结束语
        在面对井下事故的时候,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我们的力量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足以与其抗衡的。所以,对于井下事故救援的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在救援人员的日常训练和管理当中更是重中之重。合理加强新技术在训练以及管理中的应用是矿山救援队的必要任务,更加有利于救援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邓荣.应急救援能力在矿山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提升策略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201+203.
        [2]程家.矿山救援人员培训中新技术的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9(12):194-195+198.
        [3]王文平.矿山应急救援人员自身伤亡原因与应对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03):228.
        [4]崔志毅.矿山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工作初探[N].大同日报,2018-07-27(007).
        [5]张洋洋.我国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监管体制完善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