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李哲文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李哲文
[导读] 摘要:本文以城市的规划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就测绘地理大数据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开了具体的讨论,希望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解决有关人员的问题。
        身份证号码:41018319820801XXXX
        摘要:本文以城市的规划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就测绘地理大数据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开了具体的讨论,希望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解决有关人员的问题。
        关键词:测绘地理大数据;城乡规划;应用
        引言
        在城乡规划工作中,由于涉及数据类型较多,如地理测绘数据、设计数据信息等,促使城乡规划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地理测绘工作作为具有先导性质的工作类型,需要提供广泛的数据资料,在面对海量化的数据信息时,需要借助测绘地理大数据技术,搭建高效的数据模型,为城乡规划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1测绘地理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意义
        新时代下我国的测绘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对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测量和处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探测雷达、无人机摄影、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等一系列全新的测绘方式,构建出全方位地理数据信息测量和处理体系。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测绘工作,获得了大量的测绘地理数据信息,包括多元遥感影像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等,对地理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使得测绘工作向多个行业方向进行发展。测绘地理大数据的范围在工作中被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自然地理信息外还可以获得关于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城市地理等多方面信息,将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例如,城乡规划中需要了解地区的地形特点,可以通过无人机摄影等方式对地形的基准数据进行有效收集,结合大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保证城乡规划工作有效进行。测绘地理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通过文字、图表、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形象的体现,从而充分全面地展现出数据的复杂方位和要素,更好地促进了规划工作的有效进行。
        2测绘地理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2.1GPS测绘地理大数据
        GPS测绘技术是一种无线导航技术,具有精确、快速、全天候、便捷高效的各项优点,在测绘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PS技术通过卫星定位原理测量地表目标,对地面上的目标进行导航定位,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GPS测绘工作开展前应充分对测量目标和实际条件进行规划,其测量工作精准度高,无需监测,可以实行长距离的测量定位,充分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节省了设备成本,全方面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对GPS测绘技术的使用,有效地确定城乡规划的范围和实际位置,根据规划地区的地形特点、建筑物等设施的实际分布情况,完成对道路路线合理规划。通过测绘地理大数据,保证各项服务设施的建设能够辐射到城乡的每一片区域,充分保证服务设施对规划区域的整体覆盖。结合GPS测绘数据对城乡规划区域进行数据模型的构建,通过形象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数据信息,通过与大数据的对比对规划进行评价和完善,从而做到从整体上提高城乡规划的全面性和实效性,促进城乡规划工作的积极发展。
        2.2遥感测绘地理大数据技术
        城乡规划工程项目中,工程土地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进行工程测绘时,需要关注工程变化,要能够对工程进行动态测绘,遥感测绘技术就是能够满足要求的测绘技术之一。通过应用遥感测绘技术,测绘人员可以更加敏捷地捕捉到土地变化情况,并且能够及时地进行追踪测绘,从而满足测绘有效性的要求。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可能部分区域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在进行测绘时也可以使用遥感测绘技术以提高测绘范围的覆盖性,由此可知遥感测绘技术不会受到时间以及地域的影响,在对偏远地区进行测绘时,则能够实现远程监测,能够更加快速地捕捉到地基变化情况,并进行工程的实时测绘。在城乡发展过程中,遥感测绘技术也可以发挥出较高的效益,能够对城市发展进行监控,主要监控内容包括区域基础设施情况以及建设格局。在获得遥感测绘数据的基础上,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并绘制道路网络以及基础设施布局图像,从而了解城乡规划建设的实际水平,同时能够把握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


        2.3摄影测绘地理大数据
        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更加快速准确的特点,图像分辨率高,适合在环境条件复杂的大面积区域内使用。摄影测绘主要包括地面摄影和航空摄影两种方式,当地面建筑物高度和密度较高,存在相互遮挡的情况时,多采用航空摄影的方式进行摄影测绘,通过直观的摄影图像充分展示大量的信息,数据精确程度极高,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可以成为有效的参考。通过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对规划区域进行数据收集的同时,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城乡建设的现状,结合大数据对城乡建设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当前城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城乡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3测绘地理大数据在城乡规划各个阶段的融合路径
        3.1规划咨询
        规划咨询工作是测绘地理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应用的首要问题,也是明确城乡规划工作的目标及需求的基础作业环节。应首先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具体工作要点进行分析,在明确城乡规划目标、需求等基础内容后,按照城乡规划的具体工作流程及工作要点,综合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经济、建筑、文化等,结合测绘规划小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见解,进行高效的规划咨询,突出咨询方案和结果的合理性,通过方案形式的多变,将最终的规划咨询结构呈现出来。
        3.2修编阶段
        咨询阶段完成之后,城乡规划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一个大体的调查,调查工作完成之后,就要依据有关的数据以及信息建立一个初步的仿真模型,并且依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仿真模型进行相关的完善。
        3.3审批阶段
        当城乡规划进行到审批阶段,工程规划人员也要注重对测绘地理大数据进行应用,要充分地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应用,同时要在相应的软件程序中对城乡建设进行信息化规划。对规划建设方案进行审批,需要衡量方案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可以借助专业的项目审批软件,对方案进行模拟化呈现,严格地进行工程流程以及建设布局合理性审批。在严格的审批结果下,后续的招投标方案以及实际施工建设将能够更加科学地开展。
        3.4规划监察
        在测绘地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环节中,需要针对工程整体规划,从施工放线、基础设计、施工设计、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系统化的监督管理。有关技术工作人员可借助遥感影像技术,对监测目标对象进行科学分析,对勘测大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依据实际调查结果,通过专家系统、人工研判等相互结合的方法,对城市规划用地情况进行摸底排查,从而发挥出城乡规划建设的辅助作用。还可以借助无人机技术,实现城乡规划的勘测监督工作等,应用效果明显。
        3.5评估阶段
        评估人员应该及时的更新评估的技术以及手段,选择先进的评估方式可以提高评估的精准程度。对不同的工程项目进行评估时所选择的评估方式也应该不同,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评估方式,并且要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勘测,确保评估工作的专业。
        结束语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城乡规划的效率,各种新型的测绘地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推动着我国城乡规划的进程。我国城乡规划要想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要结合该地区的地理信息以及数据选择合适的测绘技术。有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研发新型测绘技术,为我国城乡规划水平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熊伟.迎接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时代[J].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3(62):10-11.
        [2]叶宇,魏宗财,王海军.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响应[J].规划师,2014(8):51-52.
        [3]覃春俊.大数据及其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影响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1):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